2009/11/30

[影]美味關係;胡士托風波;男女生了沒

美味關係

中文片名難得的翻譯的頗傳神,兩個女人之間可說沒有關係,唯一的關係就是由美食而串成的。

當我看電影時不斷對著紐約街景驚呼,這是個皇后區市井小民懷抱夢想的故事,不再是紙醉金迷的慾望曼哈頓城市。雖然從某個時期開始我對Meryl演什麼像什麼的感覺開始超級膩,但Julia Child的故事還是讓人心醉神迷的。姐姐說她覺得多了Julie的故事有點多餘,但我認為反而因為Julie的率真,是個對現實會沮喪軟弱的一般人,增添這故事的平民風格,展現出法國料理不是這麼遙不可及,連一般人都做得到的,這不正是Julia Child想給大家的鼓勵嗎?

胡士托風波

我非常喜歡整體電影的色調跟質感,雖然有點無關乎音樂,而是整體而言對於自由的摸索與揣摩,人心的開放可以馳騁到哪的感受。對於性別、親子關係、城鄉之別、自由,胡士托只是個引子,導引出每個人心中的那片馬場,讓他盡情奔跑著,界線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不茫然錯失腳步就好。

李安很酷,嗑藥的迷幻場景很酷,隨便找人接吻也很酷,媽媽裝窮偷藏很多錢更酷。人到底要自私到什麼樣的程度,來讓別人為自己犧牲到什麼樣的程度才會開心呢?這問題更好的是在親子之間吧,到底親子是個相欠債的概念嗎?
男女生了沒

故事一定是很老套的讓兩個看不順眼的人互相,最後因為一些小地方,結果互相超愛彼此,雖然老套但是台詞裡面的情色雙關語,可是惹的我不斷哈哈大笑,要看到這麼低級趣味的英文台詞,由還算玉女的Katherine Heigl來說出來,其實還蠻耐人尋味的。(不過Knocked up好像也頗低級?但某個程度上來說Knocked up探討的東西還蠻深入的)

害羞的說一下片中女主角吃飯吃到高潮的場景,真的好笑到爆了,很適合我這種壓力太大上班族來放聲大笑的。

 

2009/11/17

[影]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不管我們驕傲任性,尖叫抓狂,心中永遠有那麼一隻野獸,或是一群野獸,陪你跳舞奔跑,陪你穿越沙漠叢林。伴隨著Karen O溫柔但充滿個性的嗓音,緩緩揭開這不只是小孩看的野性童書,具象化的,直直穿越人內心的孤單寂寞。

「讓我們一起尖叫衝出這座野獸叢林吧。」那種無可救藥的瘋狂浪漫,不正是我這種要大不大,要小不小的年紀所需要的瘋狂嘛?我們都需要在內心蓋起這樣的王國,去鞏固那些我們深埋在心中不被看重的自尊與理想,雖然偶爾可能只是人家不會欣賞的幽默。

導演用科技跟運鏡創造出來的唯美空間,配樂的恬靜,心中野獸王國在搭建起來中;那些被現實沖刷的無奈,我們不知所以的被往前推著走的生活,每天搭著捷運不管是上班還是上課,社會教養的僵硬,無可避免的想找人認同,把心中那塊空洞給挖出來,最後其實大家都只是要個深深的擁抱,深深的認同,不管是想要吃人的野獸還是想當野獸的人。

一起跳舞尖叫奔跑,然後擁抱吧。



2009/11/06

[opera, 樂, play] Tosca, Manic street preachers, A steady rain

Tosca

我終於徹底了解我不是個歌劇迷,排了兩三個小時的rush ticket進了歌劇院,自己有大半時間睡著,好險票價很便宜,我可以解釋成時差嗎?

雖然睡著,但重點音樂還是會莫名奇妙的醒過來聽了兩下,拍手繼續睡。

對於Tosca的矛盾個性,搭配上這部Met opera新製作的方式,用舞台劇的演出方式詮釋歌劇,讓我整個覺得很不舒適,重點在於Tosca是個過度扭捏矛盾的女人阿,說她勇敢堅毅,她卻又充滿婦人之仁,用舞台劇的方式感覺就是個有雙重性格的女人在舞台上高歌著,醒著的時候只能皺著眉頭思考著紋路往哪刻了。但或許歌劇跟希臘羅馬神話的神祈一樣,有著他說不出非黑即白的線條在。仔細想想,其實Tosca就是個簡單的女人像阿,善妒堅毅,以柔克剛,癡情美麗。

說真的我很喜歡這場製作的極簡舞台佈置,但感覺就不那麼的歌劇了,整體而言我還是習慣傳統的鋪張奢華形式來詮釋歌劇。


Manic Street Preachers

看表演當然少不了搖滾樂,前一陣子訂機票時候有在注意有哪些團表演,常在朋友的版上看到這個團名出現,雖然我一首歌也沒聽過,還是進場觀賞了。果然沒有事先做過功課,或是自己真的喜愛的團,聽了興趣缺缺的,音樂現場表演跟電影相較還是有某種程度的進入障礙的。

好玩的是在美國聽演唱會其實還蠻多有趣的人,我旁邊一直罵別人太高的一個白人女生,我心中想說那你為什麼不往前站呢?然後很多看起來是忠實粉絲的情侶們,邊聽邊親邊抱,聽到喜歡的歌會一起隨著旋律扭動著身體,說不定那是他們定情之曲,紐約的秋天讓人還真想找個人擁抱親吻呢。

A steady rain

在紐約的兩個禮拜難得這麼早出門,只是為了排隊買票看兩大帥哥。我還想幫這個舞台劇取個別名,叫做金鋼狼大戰007。他們兩個的身材真是好的不像話,連坐最後一排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他們肌肉的線條,帥氣十足(也讓我不斷流口水)。

劇本本身我覺得對Hugh Jackman比較吃香一點,角色衝突比較多比較大,我個人比較喜歡Daniel Craig,那種個性保守孤僻的感覺跟007差異甚大,我覺得如果不是Hugh的角色太鮮明,在舞台上張力蓋過Daniel的角色,其實Daniel的角色感覺可以帶給他更多演技上的鋪陳,或許拍成電影會是個讓人驚艷的內斂角色。

表演上就是兩人不斷的說話,去堆砌出故事的原貌,其實故事場景是在芝加哥,但一個澳洲人跟一個英國人,剛開場的英文讓我頗吃不消,後來才得知連我姐都需要適應他們的口音。

圖片來源: 自己拍攝, Met Opera, other's blog


2009/10/29

[活] I love New York

電腦裡我的最愛只剩下一個網頁連結是跟這次紐約行有關的,先前做的各式各樣功課都被我一併刪掉,然而打開了那個google map後排山倒海而來的「懷念感」襲來。

我都快忘了自己其實才剛回到台灣四天多,感覺好像沒有出去過;整趟旅程或多或少的意外,剛踏在台灣不斷的想著要說英文這件事情的違和感,自己身上的台灣魂還是讓我馬上踏實的回魂生活著。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我是個認知很混淆的人,尤其是家的概念,我是個彰化人,台北出生,三歲後住彰化,小學三年級後住台北,我家人都在紐約,我說不出來我算是台北人還是彰化人,尤其是人家聽到我家人在紐約,或許會暗暗以為我是ABC,其實我不過只是個愛講台語的彰化人罷了,紐約是個遙遠又很相近的名詞。

這次去紐約前一直提醒自己,一定要邊走在紐約街頭邊聽I love New York這首歌,整體說來Madonna的那張專輯當中,這首歌並不是我的首選最愛,但某天我突然開始愛聽他來了。

對害羞的我來說很彆扭的是,紐約不太完全是我心目中理想的居住城市典型,但他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藝術,他的冷漠,他的獨立自主,其實都讓我可以很自在的去找尋自己想要的點,就這樣安靜坐下來。我無法說出來我一定想住在紐約,但我不可否認我久沒去我會很懷念他。

看著連結大家批評那匈牙利小館,一點也不匈牙利,充其量氣氛優良,但那天下午悠閒的晃入那間店的感覺,我懷念那邊的空氣跟味道,這城市絕對不是簡單的只是大城市而已的。

[影]愛情限時簽 the Proposal;愛情逆轉勝 the rebound;我恨情人節 I hate Valentine's day

well,請原諒我偷懶,我想說當月結掉他們吧。
這題材應該可以引起很多留學生的共鳴,我覺得很有趣就是了。整體來說笑點不特別新穎,有些突然穿插的片斷雖然有點突兀,但是算很讓人放鬆的電影。
雖然在台灣已經先看過了,這次從美國飛回來的時候在飛機上又看一次,好笑的是女主角正抵達阿拉斯加的時候,我的飛機也剛好廣播說因為不明原因要迫降在阿拉斯加,不知道該不該去簽個樂透。
熟女戀愛的議題很紅,我想是剛好這些好萊塢女星們都到了一個年紀,但又後繼無人之感。
其實我感覺的出來愛情逆轉勝有很認真的想要討論些什麼人生方向的議題,但是講的很陳腔濫調,我個人認為還蠻矯揉造作的。
不過凱薩琳麗塔瓊斯真的很美,他同輩的女星看來,我覺得他保持的最自然的美,不會在某個轉頭的鏡頭上,看到他脖子間鬆弛掉的皺紋。


九月下旬間,這部片是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可愛電影。除了女主角的心態我完完全全可以體會,怕受傷不願意期待的心情,後續兩個人的彆扭,花店女主人散撥浪漫的心境反差。
旁邊的配角們也都表現的十分適切,有種甘草人物喜劇感,畫龍點睛的使整部片活靈活現了起來。
愛情感覺就是這樣,一進一退當中都是上下交相賊,坦承了怕被不珍惜,不說出來就永遠得內傷。雖然總是教導自己誠實為上策,但殘忍的現實好像還真的是,女生太坦承總是不被珍惜的。如果能夠簡單的不玩遊戲就好,但是愛情就是場遊戲,看誰比較會玩就全勝。


2009/10/03

[遠]芭瑪颱風

藤原效應一直迴響在耳邊,不知道什麼時候他國的新聞台變成我們的中央氣象局。

遠行前總是會有無止盡的焦慮,這次異常的平靜也讓我焦慮。怕少帶什麼東西,怕被卡在哪,這幾天的恍神,也讓我的不在乎相形之下應該要謹慎些似的。然後間接聽到颱風的訊息,有點害怕飛不了,有點害怕台灣又受傷了。而我到底要去哪,想去哪,要做什麼,完全沒有一個概念,像團糊一樣。

衝動的買了相機,雖然是從今年一二月就考慮要買,到現在第三代都出了,身旁朋友的鼓吹之下,買了。在相機上看的照片好似沒這麼感動,一放到電腦上馬上感受到,阿,這就是我要的。第N次去紐約,喜歡去的一去再去,不喜歡去的,或是逃避去看的,從來也沒去過。

願中秋節月圓人團圓,前幾年的中秋也來了場颱風,那年幾乎每個週末都來個颱風,我們全身濕淋淋的到處找店家吃烤肉,在外的遊子們。

要說些什麼都顯得叨叨絮絮的,該出發了。


2009/09/28

[影] 孤兒怨 Orphan

看恐怖片通常不會是我的選項,但是有好評或是有噱頭的恐怖片總是讓我又愛又恨,孤兒怨就是一部讓我看了覺得這一整個月,我再也不想看任何恐怖片的好片。他那沉重而綿密鋪陳的恐懼,讓人無法忽視從心底發毛的感受。

不斷用各式各樣天真小孩突然迸出來的嬉鬧聲,去營造突如其來的驚嚇,或許是因為我習慣性的預設立場,總覺得恐怖的場面快來了,所以很緊張的做好十足的保護措施,變得整部戲都鎖緊開關,不得鬆懈的等待他下一秒嚇你的動作。然而真正的恐懼通常不在懸疑的地方,而是人性。

雖然約莫是一個月前看的電影,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媽媽不斷的想講出心內的恐懼,卻沒有人願意聽,從一開始生產的過程的恐慌,到中間不斷質疑Esther,沒有人聽進一個「人」所要說的話,給我們的反思或許只是,不管怎樣的人都有他能聽取的建言在;信任是個簡單卻沒有人做得到的心理狀態,互相批評互相的存在,那還需要互相依存嗎?

這部電影操弄著反社會邊緣性人格,這種難以定義的心理狀態,反而給予人更多想像的空間。一出戲院我跟朋友都不斷的討論著,導演很變態,要個小女孩演這麼沉重細膩恐懼的戲。綿密且深層的恐懼,你能抗拒這種表象的世界帶給你的反撲嗎?



2009/09/12

[影]惡棍特工 Inglourious Basterds

看完這部片我的首先冒出腦海的小結論是,只要Brad Pitt不是演個正經的男主角,那部戲都會蠻好看的。好啦,還有其他結論,例如女人總是比較心軟的那端,真的要下手時還是軟弱了下來。

昆導又用了章節式的手法,第一個章節開始的緩慢的節奏,慢慢累積情緒,蓄勢待發的屠殺,雙面手法的特寫,男主角的表現真的很精彩;一群湊起來反屠殺納粹的游擊隊,一個德國雙面間諜女星,一個電影院猶太女老闆,一個被視為國家英雄的納粹兵,一部電影,充滿反諷,深入特寫刻畫恐懼的表情,諜對諜;看昆導的片子可以很強烈的感受出他個人喜好,對音樂、或是對很多事物的看法,可以重疊的拼湊出原貌。

我很喜歡有一幕是蘇珊娜在餐館,而蘭達剛好進入的那幕,聽得到大家的對話,但鏡頭只拍攝蘇珊娜的表情;恐懼有時候不需要親眼看見,光是用聽覺就可以夠驚悚的了。B級片搞笑恐怖片模式,配樂十分的到位,精準的傳遞出來他的氣氛,像是佳餚配有絕佳的香氣,讓美好的事物更具體。

說不完整有多少小細節的安排我都很喜歡,音樂的節奏抓得剛好,或是刻意營造出來讓人恐懼的虐殺,一些富有哲學概念的肆虐,講太多就變成劇情介紹了;但說真的不像看到追殺比爾般,讓我大嘆三聲妙到不行,只能說是上乘但不感特殊突破的巧妙安排。

[活]Only you

他反問我Third那張專輯耐聽嗎?我說很好阿,因為我那次在失眠的飛機上反覆聽了好幾次,直到現在坐捷運聽,都會有那次從紐約回台灣的感受,這些我稱之為紐約的味道。有些專輯很奇妙的都被我歸類成這一類感受--說不上屬於哪種懷念的情緒,但說懷念真的太牽強了。

不知道哪一次的旅程開始我就無法在飛機上入眠,大家建議我喝酒,好笑的是喝了酒我會喝醉,但還是無法入睡;所以飛機上一張張有(有時候也沒)興趣的專輯就被我挑出來反覆聽,因為暈機的狀態電影也看不下去,這樣的歷程總是折磨著我出遠門的耐心(跟決心)。
時序轉入秋天(真老套的開始),中午太陽還熱的會燙傷我穿著夾腳拖的腳,晚上穿著背心的我反而感受到涼意,我還以為台灣的夏天永遠不會走,這樣胡亂套上背心裙子穿著夾腳拖的日子所剩不多了吧,我太過熱愛夏天的隨興,那些旅美的親戚們不懂的潮濕與熱情,今年的我還真的終於曬(蠻)黑了。
Beth的聲音淒美(雖然每首都很淒美),秋意撩人,最近突然聽起Only you,意外的提醒起自己原始的愛情觀,那些轟轟烈烈的專屬感--非君莫屬,雖然這些年來早就將這些堅持給摧毀殆盡,畢竟沒有誰是真的屬於誰的。為什麼開始寫起這些,不知從何而來的懷念感,大概是睡了午覺起床發現六點就開始天黑,夏日將盡的悵然;抑或是那些四散的過往突然音量很大的,狠狠擠進我夢中,爭取我大腦某些區塊的活絡存在感,我不能不呼吸的去逃避那些既有的;還有就是前幾天我說我也聽點電子,如果Trip-hop算是的話。
總是在決定要去紐約的時候會莫名的感傷,我真的不知道我憑什麼說我懷念那邊,親人的黏膩情感,使得這些情緒更複雜。我覺得人的本質不會變,但會隨著生活等事情或多或少質變,那些邊緣化無所謂的地帶,或是更強化某些該堅持的事情,他說著他倒是覺得他都一樣;然而如果我還是(完全)一樣,就可以緊緊抓住那些我永遠想抓住的人了嗎?大家總是說著小時候談戀愛很容易的。

夏天會一直在嗎?看來拉緊厚外套拉鍊,不需要擔心因為開冷氣而讓北極熊沒家的日子,還真快來了。

圖片來自於: portishead official website

2009/09/09

[活]survive

將近十年前的我,看著網路上的選單,拼湊出自以為是輕鬆的課表,剛上大學好像贏得世界的狹隘,為賦新辭強說愁的年紀,過了大一就不敢回去看自己大一國文寫的作文。那些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的課表,排隊求老師加簽之類的生活,大熱天可以沒有冷氣的住在宿舍,上課都在破舊的文學院,考前一個禮拜才開始早起去圖書館佔位子,總是忍不住昏昏欲睡的昏暗讀書氣氛,討厭在圖書館親熱的學生們。

為了生存這件事情,這幾年變了多少?

做了很多自己以前不會做的事情,思考比以前冷血極端很多,那些簡單為了體會生活甘苦的體驗,早就蕩然無存,為了追求更深一層的意義,腦袋千迴百轉,人生無法翹課,無法像一般上班族死魚般坐著捷運通勤。某種層面我看起來更trendy些,比以前更有辦法執行自己想做的事情,何謂想做?我不過只是為了生存而汲汲營著。

早就忘記魏晉南北朝,低氣壓該是順時針還是逆時針轉,人生的前18年都繞著這些事情轉,我拋棄的快,那些白活了的日子,所謂的青春。真的開始正視起孔老夫子的智慧,喜歡他所說的格言,好笑的是我國文最差,但現今唯一剩下的技能,也不過只是在這邊滔滔不絕。我還剩下什麼?自我安慰至少有些邏輯思考,被工作摧殘的耗弱。

或許我沒吃過一次一兩萬的餐點,或許我沒買過一個十幾二十幾萬的包包,但我想我可以不斷體會流過我身邊的氣流,那些些微變化的絲路。痛苦的是我自以為纖細敏感。想抓住些什麼,但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抓些什麼。到了這邊好像卡住了,誰來拉我去下一關,有沒有外掛可以用?

我懷念起那些急著長大的日子,走在椰林大道上感覺可以大喊I am king (queen?) of the world(不過我一向認為queen很有性別附屬的意涵在),用SKII就覺得很老氣的青春。這個世代的我,好似保有些純真,沒那麼多渲染。

我,在一個互相質疑的世界,誤解、懷疑、指責。想緊緊擁抱些什麼卻寧願手不伸出去。結婚、誰被甩了、三十歲,沒有終止的下一個輪迴,比選課還難選的人生,而我只是嘗試survive,逃出the island,逃出了卻沒有人能正常function了(好啦,我只有看lost第五季的其中一集而已)。

Being lost maybe easier to survive.

沒有角落了,知道這件事情,所以哀傷。沒有角落,沒辦法躲藏,無所遁形,緊張的遮住重點部位。

How sick I am.

2009/09/06

[樂]內華達51+劉虹翎+The Fen fens

我覺得因為看醫生遲到入場很可惜,因為沒想到第一個團內華達51這麼可愛!剛進場時只覺得整體的音牆聽起來很不錯,然後仔細聽感覺是個類似Limp bizkit的風格,想著台灣什麼時候有這種樂風而且還蠻成熟的,中場的時候主唱講著怪腔怪調中文,我還在有眼不識泰山的想著:喔,原來是ABC。到了很後來的後來,我才發現他們竟然是個從韓國來的團體。

這篇心得我打算從頭到尾只講他們,我得老實且誠懇的說(→我超摩羯座的,喔耶!),其他兩個團一個是聽過很多次,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另一個不是我的風格不方便評論。

看表演時,剛好是風災水災過後不久,這個團從上飛機到表演前,拍攝一些台灣加油的照片,簡短的弄成一個影片,一邊表演一邊播放,還練了中文唱了「朋友」,我覺得讓人感覺溫暖;而且他們身在異地真的很好膽的唆使大家跟著他們互動,西門河岸的場地很容易跟主唱對到眼,所以一直被強迫跟著嘿哈嘿哈的,雖然曲風不算有新意,但是技巧很不錯,整場的互動跟一些巧思都讓人覺得力道十分強,這種風格的團我覺得主唱常會是瓶頸,不過內華達51的主唱技巧也很不錯(長得又可愛可以加10分)。

老實說我覺得一個初來乍到外國團體,團序還被排在第一個(如果台灣的場地有注意所謂的團序的話),雖然我很常說認真不代表我要買他帳,但是這個團我還真的被他的認真誠懇給收服了(可能是主唱可愛加10分的部分佔很大因素吧)。

[書]藍調石牆T

我好像很久沒寫讀書心得了,難道我都沒讀冊(大驚)?面目可憎了!

仔細搜尋一下我的記憶版圖,書的這塊少得可憐,難怪我的言語能力越來越差;還有最近好像看的都是村上春樹的書,有時候也會莫名的有他那種摩羯座式哀傷,倒是會偷偷開心自己也是摩羯座的就是了,不過村上的書心得真的很難寫就是了。跳回主題,七月份開始玩噗浪,當時同時有兩個我很敬重他們品味的朋友都在講這本書,我就在思考這本書怎麼這麼強大,於是乎颱風天經過Page one(是怎麼經過的?),看到有打折就買回家,想說颱風天在家當文青。

看了以後難過的不得了,在捷運、在自己家裡、在咖啡廳看,都讓我眉頭深鎖。女同志T部分的心境,配合上反戰、勞工權利以及性別解放的年代,我真的很慶幸我活在這個世代,性別開始比較沒有界線、沒有定見,不管我是直的還是拉子,誰都不希望自己是不被尊重的凌虐,男性施暴過後還一副施予憐憫似的,看到一半總覺得我痛恨起男性陽具了。

其實我一向都認為美國是個保守的國家,看太多慾望城市的人會以為轉角可以遇到(性)愛,但我認為性別與種族的成見常常是美國需要克服的一點。(跳一下)大兵們從二次世界大戰返回後,發現女人可以自力更生,男人開始找不到工作,就用各式方式將女人打回家庭主婦生活,違背這樣的路線就是會被指指點點的,所以女性主義又在1960年代再起,有趣的是在女同性戀這一端也是有內鬥的,人本身真的是很微妙的一個機制,應該團結的時候總是又會難看的互扯後腿。

性別的權力鬥爭上我們晚了好幾年才出生,在傳播媒體,或是法律規章上已經漸漸步入軌道,女性自主的意識也漸漸的流傳開來,不管是想當小公主的女生,或是覺得自己超帥的女生,我想能夠認同自己(不管身為男女性)的人就是最讓人動容的人。

作者用她這一段慘痛的經歷,告訴大眾她們的奮鬥,除此之外我認為能活著說出這一切,運用文字的方式,這樣的努力更顯得她的生命是獲勝的感受,人真的要開始不管從幾歲都是可以的吧。

[影]特種部隊:眼鏡蛇的崛起 G.I. Joe: The Rise of Cobra

超級英雄電影在這幾年狂暴的崛起,但感覺大家的口味被養的很重,要有特效、有帥哥(這是我自己要的吧)、有劇情、有張力、有醒世意味,純然爽快的逞凶鬥狠已經不能滿足大家,但可惜的是G.I. Joe感覺就只是簡單的一部「特效專賣店」,口味太重的可退下了。

劇情緊湊的交代了眼鏡蛇的崛起,這個破題法我喜歡,而且很切合主題,我記得我說過我討厭文不對題。簡單幾幕就清楚明瞭的帶過所有的背景,不似守護者的呢喃;人物的心境轉折也看得出來,雖說這麼簡單就看得出來好像還真的代表他很簡單;可惜的是配備的展現不夠有力,奈米蟲還蠻強悍的,只是顏色頗噁心。

我個人認為Sienna Miller金髮比較漂亮;從the good the bad the weird開始對韓國電影就很有興趣,李秉憲在這部電影演出得很突出,雖然又是個被亂套種族的角色(韓國人演日本人);但整部電影我覺的性格最鮮明的就是紅髮女孩Rachel Nichols,這讓我想到看閃靈俠時整個分心去看那個配角女警察。

整體來說是部很放鬆的電影,單純追求爽快的不想攪動腦汁的時候,可以進戲院轟隆隆一下,或許就像清宿便一樣整個人變清爽了呢。

2009/09/01

[影]紐約浮世繪 Synecdoche, New York

一把揉爛的生活,又很努力想整理好看似被肯定的人生,接著作繭自縛。
不知道該怎麼具體形容出來那種困境,雖然有不少人肯定的才華,但只有自己知道自己「好像」少了些什麼,自己的家人也「看似清楚」地不屑他所缺少的,看不出有突破的新作,看不到「自己」的創作,只要以前曾經創造過頗受好評的東西,在走下一步時總是會戰戰兢兢的,就跟所有續集電影通常都有可能被批評的體無完膚一樣。
用劇中劇中劇去堆疊,希望從看別人演自己來發現自己,但編出來的劇其實也只是自己挑自己想看的部份而已。不斷的找尋自己獨特的地方,最能展現自己才華的部份,孤獨這層膜層層包裹著,無法看破衝破這些困境。我一向認為哭不出來的人很可憐,尤其當他想哭身體機制讓他無法分泌淚液。你明明有病,你很在意有病,但那病又不痛不癢不致你於死地的,連痛都只隔層膜。
「我不知道自己知道些什麼。」自己意識到活在一個火燒厝,自己意識到事情已經荒誕不經,自己知道自己好像在乎過誰,自己知道自己不要什麼。但自己真的不知道自己知道些什麼。他曾對我說過,不去想那麼多是幸福的。究竟這樣的追朔只是自尋煩惱鑽牛角尖,還是追尋自我?
影片中許多魔幻寫實的鏡頭,詭譎的氣氛帶著幽幽的歌聲。略嫌滔滔不絕的冗長,懂與不懂的中間,反饋很多。

2009/08/24

[影]阿基里斯與龜 アキレスと亀

最近(應該是說前陣子了)很妙的都剛好看日本電影,大概是我人生當中最密集看日本電影的時段了。身旁不少朋友很喜愛北野武,不過我對北野武的印象就是恐怖的家庭醫學,還有盲劍客以及大逃殺。
朋友的評論是寫這北野武殘酷美學的表現,而我覺得是種極端主義。對於藝術/人生的追求,怎樣才追的上龜,不管怎樣都差了這麼一步,即使你已經是人人稱讚的阿基里斯了。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戲院的大家在大笑的同時,我卻深深的皺著眉頭感到哀傷。真知壽對繪畫無以名狀的偏執,我的感受像捏不出具體形狀的陶土,說不出口的讓人窒息。這條路上好像沒有對或錯,沒有標準可言,即使表現的夠好,不確認的自我怎樣也追不上龜。這部電影據說是北野對妻子的致敬,微妙的支持沒有底限的包容,不需要說太多話。

現實生活中面對像真知壽這樣的人類,很多人總是會自以為是的以為自己站在相對高點,訓斥別的跟你不一樣的人「你是白痴嗎?」給人當頭棒喝,每個人都會對別人的生活說教(那有多少人會對自己的人生說教呢?)。而我看到真知壽有的只是「你可以的」的肯定感,越來越荒唐的各式行徑,一一實踐北野武的殘酷偏執,卻沒有讓人想掐住真知壽脖子叫他別傻了的衝動。

有點覺知卻又沒有才華如我,剛好面臨人生青紅燈時期(青紅燈的形容好老套唷),看了這電影像是給自己重重的一拳。不管該相信自己真的有天會追上龜,迷失於叢林裡不知該往何處伸展,創作的兩難困境,或許看看身邊其他力量穩穩的發展出自我,信步往前吧。
補充:那天在花蓮玉里看著火車入站,突然想到真知壽可以大無畏的擋下火車作畫的畫面(雖然是他家有錢啦),除了對小時候的真知壽純/蠢真感到心疼,追求喜愛的東西的勇往直前感到羨慕,厭惡世俗的俗媚笑臉,現實中忽然一陣風吹來,想想或許我是太認真了看待這件事情了點。

2009/08/19

[影]幸福的彼端 ぐるりのこと

自我的懷疑,現實的存在,沒說出口的事情等於不存在,於是互相傷害著;對於愛情的重量要量過幾次才算不失準確,然而情感的付出,需要衡量的這麼精準嗎?他對你夠好,還是你付出的值得與否,這些都應該雲淡風輕,畢竟是你選擇愛他的。

沒有刻意說出口的愛,一端視為理所當然,另一端認為不被尊重。輕描淡寫女兒早夭,無法再承受再次失去而去墮胎,認為老公一切不在乎,家人不願祝福,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沒有破壞哪來的重建,所以徹底崩潰底牌掀光後,才開始知道彼端的其實就在那,只是蒙蔽了雙眼不願意去看,不願意去釐清,不願意去承認。跳雙人舞般,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拿捏尺度,不要跳得俗艷,抑或是不小心轉身,高跟舞鞋狠狠地踩在舞伴腳上,愛情的攻防戰無法輕易懈怠,先鬆口的就全盤皆輸,愛情中輸贏有這麼重要嗎?可惜的是現實中很多愛侶在還沒翻牌前,就因為詭譎的情勢,過度壓抑且互相臆測使得整鍋粥都煮壞了,浪費了好食材。

信任很難,說出口很難,問出口也很難,但至少一清二白,會清清爽爽許多。如果不能信任,何必放心在那人身上呢?畢竟不是那麼多人可以在徹底崩毀後,還能贏得全盤的幸福。信任自己也信任所選擇愛的人,幸福就在那彼端。簡單且現實的觸感,穿插著許多變態的社會事件,看似抑鬱的故事線,其實結局還是有曙光的(只可惜我不太信任那種超現實的曙光)。

2009/07/31

[影]懼乳:傷心的奶水 The milk of sorrow

以這麼一首哀傷的原住民敘事歌曲開始的電影,結合著這麼哀傷(且弔詭)的電影片名,力道卻是十分強韌的向上,而不是自溺哀傷,和女主角的眼神一樣堅毅;讓我驚訝的是結局是明亮輕快的,害我進電影院前還深呼吸嘗試放鬆,因為害怕太過於沉重。

這次台北電影節最美麗的驚喜,我想就是這部片了。鄉土劇般的,不同國家(可以說沒有認知的國家)的鄉下女孩,開始一點一點挖出自己想/能做的自己,慢慢可以在人前唱出歌來,雖然只是為了賺多點錢埋葬母親;終於敢一個人走在路上;甚至是取出腐蝕的發芽馬鈴薯,而不是莫名固執的守舊;即使她是個喝著「恐懼的奶水」長大的女孩,從小到大被灌注的都是無止盡的哀傷,但她終究還是可以說、可以笑、可以唱出美麗的歌;即使是經過背叛欺騙,她仍然可以在循環中代謝出堅強的自我,沒有因此而倒掉。

色調大異其趣的祕魯,一開始是恐怖主義的死亡,擺脫不了陰霾的女孩,接著則是樂天到不行的各式各樣婚禮,電影彷彿告訴大家最壞的時光已經過了,我們可以懷抱著哀傷,可以被恐懼孕育,但就讓這些喜怒哀樂隨著太平洋沖走吧,我們會走出來的。

[影]凱薩琳布蕾亞之藍鬍子 Bluebeard

片中譏諷十足的童言童語很可愛,姐妹之間若有似無的競爭情結,對於婚姻大相逕庭的看法,渴望與反諷的交錯進行,透過純真的小孩講出童話讓人覺得輕鬆愉快,不似教條式的辯論。

小女孩認真的說:「結婚久了的人都會變同性戀?」讓人無法忽視的見解;或許是婚姻當中像藍鬍子(男性)一樣的掌控,若即若離,以及不信任感,都會讓人揣測不安,所以結婚久了寧願當個同性戀?又或許是對於婚姻中男性全力主導的抗議,藍鬍子終究是被女主角給刺死,來終結這失衡的婚姻。電影中最接近外遇的一段,導演很巧妙的找個Tomboy陪凱特林說笑。

姊妹對於童話人物的心境詮釋,恰巧符合劇中劇的藍鬍子童話,更能突顯姊妹之間的鬥爭(好像說得有點嚴重),即使是親姊妹也是會爭寵的。對於婚姻百般憧憬的姐姐最後意外死亡,我個人認為除了意味著導演對於婚姻的感想--覺得死了也罷了,還有就是雖然小動作不斷,想制衡互相的姊妹關係,看起來脆弱,感情卻還是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的。

或許簡單摘要可以說成:「姐姐我愛你,雖然我跟你見解差很多,婚姻我不想要,而且媽媽好像比較疼你,但是我還是很愛妳的唷。」

2009/07/25

[影]德國,蒼白的母親 Deutschland bleiche Mutter

忘了是哪堂心理學的課說過,參與戰爭殺戮的士兵,事後作心理測驗都是正常人不是殺人狂,看電影看到一半突然想到這個心理測驗。這部電影用了很特別的角度來看戰爭與家庭。

每次歸來的擁抱都顯得生疏,卻還是期待著歸來;童話的破滅,敘述到一半的暗黑童話,被暴行給中斷;蓄意自殺後的未完待續的人生。女性都期待著婚姻與童話,像是廣告片段稍後回來的戰爭,回來後劇情卻急轉直下,其實女主角只是要愛而已。

昨天坐捷運的時候有個小女生一直偷喝東西,我想到「延宕滿足」這件事情,心理學好像又有說會延宕滿足的人容易獲得成功;小時候大家都叫我們要忍,不要玩要念書,以後才能考到好大學,才會有好工作,但真的有好大學跟好工作就成功了嗎?女主角忍耐著戰爭一切的傷痛,只為了等待那有或沒有的幸福,可是之後真的有所謂的「幸福」存在嗎?後來那個當下我原諒了那個偷喝東西的小女生,沒有拍拍她的肩膀跟她說:小姐捷運不能喝東西唷,或許他真的有甚麼難言之隱,現在不喝待會就會發生什麼鬼事情吧(扯好遠阿~)。

其實我想說的是,把握當下跟盡其在我吧。

[影]德國09 Deutschland 09

13個導演,各自表述。我看到的是集團性的焦慮,不管是擔心個人意識被監聽,還是焦慮德國定位而去看心理醫生,甚至是跨時代跨地區的女性主義對談,各式各樣的影像擷取出來,侵蝕滲透讓人無法逃離這樣的焦慮。13個導演每個人的考量有一致也有不同,可以說全盤性的把你會想到的都給包進來了。

德國在一般東方人的定位是什麼呢?日耳曼帝國,二次世界大戰,柏林圍牆,強勢優越感,希特勒,一板一眼,德文很難,建築很強盛--這是我所想到的,德國有各式各樣的歷史包袱存在著,有好有壞。德國09對於既有榮光即將消逝的緊張,用一棟一棟急將被拆倒的建築,報紙換掉歌德字體,經濟體是個衰老的病院,需要大家急救;其實希望還是在的,老婦人唱出德國傳統歌曲,不管是神經緊張的醫生,還是不體恤人的護士,暗喻德國整體垂垂老矣的老人們,大家還是能跟著唱和著,希望還會來的。

好像不需要太緊張即將或許會消失的強盛,也不用焦慮說不出定位,不管是年代久遠的問題,即將翻新的社會,德國還是個很有個性的地方。其實我個人很喜歡德國的,或許是摩羯座的扎實個性使然,小時候想學德文的渴望比法文還強太多了。

這部電影最喜歡的部分大概就是談論到女性主義的部分;整體說來可以讓大家知道德國導演們的焦慮,其實還頗實際層面的,而不是忙著把德國拍得很美,像是觀光局宣導影片似的,試想如果是台灣09呢?光用想的就覺得應該大異其趣。

2009/07/12

[影]屈辱 Disgrace

對於John Malkovich的印象,還停留在Burn after reading的可憐退休探員身上,一下子轉換空間到南非,搖身一變為多情風流教授,讓我有點轉換不過來。
屈辱是我多年前還對諮商學懷抱著偉大夢想的年代時,當時的心理學老師推薦必看的,從此柯慈就開始是我閱讀清單之一,雖然我始終讀的不多。當時對於種族之間的概念沒這麼深,也是靠強大的網民們才了解書中眾多含意,性別以及凌虐施暴的角度切入種族情節,以我一個女性來說,太過深刻且不是很舒適的詮釋方式。
不曉得大家對於強暴的概念有多深?
看完電影後我很直接的跟朋友講著,我覺得不舒服。原本很想敷衍的在網誌上用字型36寫著不舒服,就結束這個心得,但是這實在也不是很符合我很愛撐場面的個性。種族,性別位階高下,歧視,生存,人道主義,贖罪,父債子還;用很小的社會故事,告訴我們很多簡單殘忍事實。
電影很忠於原著的拍攝,影像化後不知為何,可能是太過具體的讓我感到不是很開心。寧靜的被強取豪奪後的忍讓,我個人真的很不喜歡得寸進尺的感覺。

2009/06/28

[影]變型金剛2 復仇之戰 Transformers: Revenge of the Fallen


不要再問我好不好看了,我個人對於這種愛現科技的電影支持是不遺餘力的,畢竟就是要去看從汽車變成金剛有多酷炫,回家感嘆自己家的車沒有用之類的。Bumblebee在第二集裡面超可愛的!Optimus Prime戲份嫌少,題外話是美軍隊長還是很帥(而且剛剛偷查IMDB發現他升官了)。總覺得劇中Megan Fox演的過分可愛,其他演員就是好像鏡頭take到他,才會突然大夢初醒似的尖叫。

先前宣傳是說會有更多transformers,的確是多蠻多的,有點目不暇給,雖說十分帥氣,但是總覺得性格沒這麼強烈了。多了些新的成員進來,增加不少笑料,個人覺得娛樂滿點就是了。至於壞人,總覺得沒有上一集厲害說,只是使用機器海戰術,所以博派有點應接不暇(而且原來博派狂派還可以轉陣營耶)。但是還講到整個變型金剛的歷史,整個就跟看到秦俑一樣有宏偉感。突然覺得華盛頓的那個博物館還蠻好用的嘛,什麼戲都可以扯到那邊去。

好吧,真的要講就是覺得每個人都不像第一集一樣的去描述心態,個性不鮮明。但是我一開始也說了,就是要去看特效阿,所以爽度無敵(而且其實蠻多幕都很好笑啦)。

圖片來自於開眼。

[影]愛慕拼圖 Adoration

台北電影節開始了,雖然我不太懂為什麼海報跟去年長的很像,然後柏林這主題也有點微妙。今年不知為何沒有辦法有時間認真研究片單,十分鐘之內選了幾部跟朋友湊了套票,或許我也該開始檢討一下自己看待影展的態度了。

第一部電影是愛慕拼圖,交錯論述著許多觀點:恐怖分子與資本主義對人性養育的影響;愛情(的成分我個人認為不高);真相,多方觀點下什麼才是真的,編輯出來的故事哪個才是真的?家庭管教的議題,可以反應到前幾句話所說的,環境給人的影響,片中出現兩次奇異的中東女人,直言不諱的說,你們家都是這樣想的嗎?

其實我也一直很苦惱,別人說那樣走才是對的,那就一定是對的嗎?不按照這個軌道走路,你就是個奇怪的人,你就是個為什麼要這樣想的人,但關於「為什麼」這樣的問句,都讓我想回關你屁事,卻總是會被說我很兇;我以為應該是要尊重別人的想法,而不是質疑人家為什麼這樣想的態度,最後簡單的表示出自己的態度就變成一個:脾氣不好或是今天心情不好的人(真長一段題外話)。

回教崇拜,或是資本主義,兩個比起來都不怎麼人道阿,片中很妙的運用web chat的方式帶給多方看法(我覺得這樣的手法很有趣),看了看會覺得其實Mac Book真的很漂亮,感覺可以去買一台之類的。原本以為這部電影會有個戀母情結之類的,其實也沒有,不過比我想像中帶出更多更有趣,也更沉重的話題,簡單的勾勒出種族之間的歧見。

影展很有趣的是,亂槍打鳥下都會有一些意外收穫。

2009/06/25

[影]我一直深愛著你 I've loved you so long

寂寞和絕望是條專業人士都找不到確切源頭的河流,又長又深又湍急。什麼都要有理由,什麼都要問,什麼都得交際,不如隔離在高牆內,也不見得比較寂寞。死亡吞噬了一切可能性,寧願禁聲不語。

好像沒有人能真的完全隔離任何一種情緒。療癒系電影好像還蠻愛出現鄉間景色。小說家說的犯罪,是真的人性嗎?還是只是模擬。失智老人的心思反而簡單明確的表達出想念。姊妹之情真的是說洗腦就可以洗腦嗎?

很複雜的情緒全部塞滿這兩個小時的電影,真正讓女主角放心的是一個不會回話的人。姐姐一開始很尖銳的問話,企圖找出自己的存在感;妹妹對於生育的糾結;姐姐心胸的敞開;能夠跟搭訕路人上床,卻不能對認真的人輕解衣裳;15年帶給人的是沉默。

勇氣是什麼?終於願意找尋心中美麗河流的源頭?

我相信未竟事業,也相信存在。只有為自己負責,讓自己睜開眼努力看遍走遍這些傷痛,才能真正的放手。

電影很簡單的討論著生活態度,法國電影美感,死亡的看法,用複雜的情節包裝著,我只能說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電影,我很久沒有這麼認真的覺得了。

圖片來自於觸電網

2009/06/22

[影]血戰:最後的吸血鬼 Blood: Last Vampire

看這海報突然有疑惑,揪竟為何日本人的英文片名都跟我們不同?不過這是日本動漫改編的,好像沒啥資格說人家不標準。

想看這電影的標準是,我以前青春時期的男朋友很喜歡全智賢,因為全智賢長的像他青春時期的女朋友,然而我沒用的愛屋及烏起來了,我還真是悲天憫人阿(是這樣子說的嗎)。而大家又有的疑問是,為何要找韓國人演日本人,這道理跟章子怡、鞏俐、楊紫瓊演藝妓是一樣的(也
就是沒個道理)。其實我還想看片中人講英文講的如何,除了全智賢會爆衝出奇怪口音的日文,小雪不算刻意矯枉過正的英文以外(至少她很真的把power講成bower),整部片的語言就跟藝妓回憶錄一樣沒個準則,因為大家英文都突然變很好,但小時候都是講日文的。

經典的黑武士I am your father梗一開始就被我猜中,小雪妝過度厚的把自己弄得像千年老妖(還是她真的老到需要妝這麼厚?),除此之外全智賢裝酷裝的過火。動作場面很簡單的帶過,全小姐很瘦,還有怪物都很簡單的被打死。

但但但,其實我不覺得這部片有這麼差啦,至少整體場景我覺得作的算很用心(不過這道理又跟炸蝦一樣,認真跟用心不代表我應該要買她的帳)。

呼,六月份終於不欠稿,但是還有變型金剛跟台北電影節呢,真希望我能擺脫工作陰霾的認真說我真他媽的期待跟雀躍阿。

圖片又是來自開眼

[影]舊愛找麻煩 Ghosts of girlfriends past

工作上的哀聲嘆氣由於不只這一兩個月而已,然而網誌就這樣荒廢了許久,連墊檔的讀書心得都久久不見其蹤影,該慶幸的是至少我還會發期待文呢,揪竟我就這樣沒看電影了嗎?

那是不可能的,只是老娘我懶了。

這個世代,也就是我們約莫八九年前就開始在看的愛情喜劇主力們,一個一個不是嫁人生子、未婚生子、人老珠黃,然後為了不顯老大家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感覺,這兩位主角都有種比以往更加消瘦滄桑感。以上這段文章讓我覺得我真是個機車人,看個電影還挑剔人家老了,不過畢竟我都從少女變阿姨了,我想他們都老了也不為過吧。

其實我很喜歡Jennifer她在Juno的演出,超級適合她的感覺。而Matthew,拜託,我是因為他才申請Duke的說!這兩個人的組合的確頗有張力,有劍拔弩張之感。喜劇效果我個人覺得還不錯,而且用鬼片方式其實還算新鮮。讓我訝異的是,雖然Matthew真的很油的感覺,但是還是能讓人感覺到帥啦。

最後講一下那個未來的女友鬼,蠻正的,叫作Olga Maliouk

圖片是來自於開眼。

2009/06/13

[活]爽爽的人生

看這個網誌感覺我的人生爽爽過,最近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就很少去思考所謂的生活,這網誌也就沒東西了。有朋友問:「為什麼會有工作壓力?」這是我覺得蠻愚蠢的問題。雖說工作一定會有壓力,但老娘就是愛亂抱怨一通阿。

不過有感台灣最近開始有一些蓬勃的活動,像是四月初突然要來的Oasis,還有接著來的X Japan、NIN等,讓我總覺得該寫些什麼記錄一下在台灣的感動。

今年八月原本考慮很久想去NJ看第二屆APW,因為覺得音樂祭這種多個願望一次滿足(比健達出奇蛋還厲害),票價合理,且許多團你要一個一個這樣去收集,根本不知道要看到什麼時候;但有許多考量,H1N1、工作無法分身、一個人去兩三天會被家人朋友砍等因素,又加上沒有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的團(去年是RH),我很猶豫不決;所幸台灣突然(終於)有決定性的大型音樂祭出現了。

說巧好像又有點牽強的是,今年跨年的時候我買了五張二手舊CD,都是十年左右的舊專輯,分別為Oasis、Placebo、Tricky、REM、Sigur Ros,這樣的購買組合讓我在今晚覺得,好像我買了哪幾張CD,那些團就會突然出現在台灣,(我真的很想尖叫,天阿,Tricky耶!)。或許可以開始期待Sigur Ros 2009來阿里山迎日出演出吧(但我該後悔沒買Madonna嗎?不過如果是在小巨蛋就算了)。

雖然台北電影節有點軟弱無力的選了蘿拉快跑當片單,我到現在沒精神也沒時間好好研究過全部片單,只花了十分鐘選定了幾部電影。雖然還有其他演唱會真的很想看,Mogwai、X Japan是遺珠之憾,Mew還在猶豫當中,但是,至少我還可以安安穩穩的坐在電腦前,計畫著看似爽爽的人生。

今年夏天文青蠻忙的,也有一些台灣本土音樂季(們):小草地三年級跳起來音樂節、以及我自己個人很想聽的有料音樂節,真心覺得,錢花得還真兇。

2009/06/07

[影]Duplicity 口是心非


跟朋友吃下午茶時突然決定來場電影吧,想看的Star Trek竟然慘慘的只剩下兩三間戲院在上映,少年手指虎我已經跟另外的朋友約了,最後只剩下Angels and Demons以及Duplicity大對決,對我跟友人來說這兩部都是屬於雞肋型的電影,所以很難決定,最後call out給前一天已經去看過duplicity的朋友徵詢意見,終於定案(一定要用心路歷程來拖檯費就是了)。
剛剛看了開眼,才發現原來導演/編劇跟Michael Clayton是同一個人,但Michael Clayton的步調其實十分緩慢說,雖然好看但爆點引發的有點晚,讓人感覺像是憋氣憋很久終於可以大吸一口氣的感覺(又拖檯了);然後Duplicity的一開始,也讓人有種緩慢的感覺,刻意誇大的爭吵點出兩個集團的心結,動漫式的分割畫面,其實我覺得可以簡短點;整部戲為了舖梗有些地方也顯的緩慢,或許是我期待一個匪諜片可以更明快一些,類似導演寫的Bourne系列;但是我很喜歡兩個人戀愛的過程,說穿了,為什麼一定要別人信任你呢?就算是不信任還是能夠繼續愛的;結尾有種「哇」的感覺,我也蠻喜歡的啦,只是總有那麼一點隔靴搔癢的感受 ,不像Michael Clayton可以真的大吸一口氣(感覺導演手法好像還蠻一致的),不過男女主角一翻兩瞪眼的情境真的很有趣,我是還蠻認真的喜歡這種手法的。
Julia Roberts太太,身材明顯的有生過小孩的痕跡(話說回來我沒生過小孩也像生過了);Clive Owen怎麼有種年紀比Julia小五歲(但實際上他比Julia大五歲),而且身材變很精瘦的感覺阿,上天真的對女人太不公平了。不過這電影讓我想回去再看一次Closer。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樂]Full moon fever演唱會

其實,我得向紛紛致歉跟懺悔,我頭一次聽表演聽到一半落跑,真的很沒禮貌我知道;但且聽我解釋,Y17的音場,真的大聲到我耳朵快聾了,又加上後面兩團主唱都是很有power的,我光聽到一半走,耳朵就痛了半個小時以上。

總之總共有三個團,一個是查拉的假文青,先前聽過的偽不插電,跟很久以前在地社聽過一場,這一次的表演是我最喜歡的一場。查拉很嗨,而且還蠻妖的,話說我認識他這麼久,一直久聞他是個妖人,但沒有真的看過他正式妖,所以這次的嫦娥裝讓我覺得這才是對的嘛;這場假文青的狀態很好,我喜歡!

接下來是the Little,阿山有很多跟歌迷互動的方式,看了看也覺得很可愛,而且燈光超配合阿山的互動;但是恐怖的事情來了,吉他一刷下去的高頻尖銳到不行。其實說真的,這樣的曲風,我總覺得或多或少跟四分衛有點像。紛紛,先前也聽過一次的團,不知為何大家都要跟四分衛致敬,所以吉他手小黃也唱了首四分衛的雨和眼淚,但是我個人覺得他吉他彈的不錯啦(痾)。

聽到紛紛的一開場終於受不了整個音場,坐在人家說辦桌區的我跟友人,只好黯然退場。下次要去Y17得先調查售票狀況,如果是場不如預期的售票演出,請考量耳朵強度再去。

(還有我一直覺得Y17是個很奇妙的地方,融合著教會禮拜、朋友學跳肚皮舞、跟演唱會演出的點,樓下還有奇妙的書店跟詭異的裝潢,總覺得台北市政府有點浪費了這樣的好地段,沒有做完善的規劃。)

2009/06/02

[影]博物館驚魂夜2 Night at the Museum: Battle of the Smithsonian

拖太久沒寫心得,我都快忘了有些什麼鬼(或許也只有鬼而已)。五月的產出很少,一拖就拖到六月份來了。

第一集很好笑,但有點短,第二集有更多老梗,但能把所有老梗串在一起其實很妙,而且我真想問問Ben Stiller怎麼可以這麼厲害,把所有老梗串起來串的很好笑。我特別喜歡黑武士跟還有拖戲的問密碼橋段,當然還有很多很妙的地方。

說到最後,雖然會很害怕續集電影的濫觴重複出現,但這部電影用這些老梗依舊玩的精彩漂亮,想去放鬆的不可以放過。

圖片來源:觸電網

2009/05/16

[書]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我覺得寫村上春樹的讀書心得是一件很蠢的事情,但是剛剛跟朋友說我看完一個東西就得寫心得,這東西我明明就看過還不寫就違反我給自己的課題,所以還是寫了。不過為何我排斥寫村上呢?我只是單純覺得他過度氾濫,好像不需要我多此一舉的來寫,而且村上的東西我覺得很難寫出些什麼具體的東西(→為自打嘴巴而舖了一大堆無意義的梗,濫觴阿)。

一位朋友曾經說過,村上是寫出三十歲左右男子的心聲,那時我才二十出頭,並不喜歡村上;現在的我承認村上的書很好閱讀,獨樹一格,且很微妙的寫出一些點;這把年紀才跟這些人家十幾年前就在瘋狂過的東西,雖然步調慢了點,但我也不甚在意。

這本書,引爆點是大地震。對地震那若有似無的生活影響,每個人或多或少被波動給震到生活的每個角落,死亡這個課題好像硬是把你的頭掰正,把你的眼給掰開一樣血淋淋的要你面對,即使遙遠身邊也或多或少有些連帶的關係,那些關於生活的絕望或是臨界點就這樣都震開了,好像平常不會特意堅持去做的事情,也順理成章的鑽牛角尖的要去執行。

是不是我們心中都有個哭泣的小孩等著被地震震開後,隨時準備大聲痛哭呢?

不知止盡的跳舞,想讓自己藉著筋疲力盡,來忘卻「自己」活著的這個認知,把腦袋晃暈,把一切甩乾淨,乖乖的飛上天當神的孩子呢?

2009/05/15

[樂]滅火器和胖虎battle

叛客在我心中一直都是屬於我搖滾的「原型」(不過現在好像聽英搖多)。雖然high多了好像也就那樣,但聽了還是會不由自主跟著high。精明同學一直十分推崇胖虎的現場,久仰大名許久,因為胖虎不知為何總會跟我其他愛團強蹦,這次終於排除萬難(伍佰老師我對不住你),硬是上戰場應戰。

兩個團的互相叫囂,還有許多安排的梗真的很好笑,雖然朋友說實際上Benn是個有點嚴肅的老師,還蠻有趣的是在入場前聽到Roy在跟一個外國人討論Taiwan(→要用英文是人家可是用英文交談的呢!)。我想強調一點,叛客就是要跳要叫要搖頭阿。胖虎的東西,我喜歡「今晚有人要破處男」這首歌,歌詞超好笑!「無敵四和弦」還真是道出吉他初學者的初心,說真的音樂就是這麼簡單可以變換出許多格式,看你怎麼玩而已。「Grandpa」歌詞則是剛好我最近有一點遭遇跟感想。滅火器,老實說整組實力不知道是因為多一把吉他還是怎樣,整個音牆就比胖虎更厚實一點,主唱搞笑的很攻擊性,很明顯的滅火器的迷其實好像多了點。

雖然身體不適(→文章好像很常有這段話),但是整場看完心情真是開心的不得了,奇怪的點是,一直為Green day打廣告感覺有一點兒怪。

圖片來源:滅火器網誌 (→話說回來我搜尋滅火器、胖虎這兩個關鍵字,先跑出來的竟然是滅火器的網頁耶,胖虎你們輸了。)

2009/05/03

[影]Fast and Furious 4 玩命關頭4

前三集我都有看,每集都有我想看的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我還蠻喜歡賽車的啦,對一個光是聽到F1引擎聲就可以很high的人來說,怎麼可以不看賽車片呢。

導演一開始還舖回第三集的梗,朋友說難怪很港片,因為是華裔導演(所以要雙手槍跟鴿子飛嗎?)。其實看Vin Diesel演這麼深的感情戲真的很為難他了,看到開頭他快哭的神情我忍不住大笑起來,但這整部電影也還真的繞著他的感情走,Vin失魂落魄的樣子,有點像是沒睡飽有起床氣的感覺;雖然少不了一些熱舞辣妹,拍攝手法也有物化女人的嫌疑,但仍然無損看這部電影的速度感所帶給我的娛樂,很多車子的特效還是能讓人屏息的。不過已經少了第一、二集那種一直講解各式引擎,比酷炫行頭的單純,有野心的放了很多文戲進去,Paul Walker感覺老了,比較成熟穩重,所以可以走文戲了。

如果要說是娛樂大片,這讓我思考起他跟金剛狼哪部比較娛樂人?但作了四集都還能讓人感覺良好,這點也是很難達到的。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Play] 黑色遊戲

在飛機上暈機的時光曾經看了片段這個劇本的電影版,由很帥的Jude Law演出(完全是Jude的原因才點進去看這部電影的)。我是個很少看舞台劇的人,不是不喜歡,也不是刻意做些抵制(有朋友說台灣的劇團大部分都驕傲、憤世忌俗、自恃甚高所以不看,但我不是這樣的原因少看),我很少去注意台灣劇團演出,又加上好的演出常常一票難求,對於這種一窩蜂的感覺讓我很少去跟進;又加上舞台感覺上有的侷限太多了,所以我很怕看到難受的劇(例如演員口條差之類的,我會整場戲跟不上);或許過於喜歡一個版本的我,不太喜歡每場都看到不一樣東西的感受,我太喜歡去挑剔bug邏輯這種東西,這樣我整場都在抓誤很痛苦。場地也是我會在意的點,這次的劇是在牯嶺街小劇場,是一個很妙的地方,久聞其名但是一直沒有真的去過,我個人以為地點很難到達,所以給自己太多藉口不去拜訪。

回歸到正題,這部戲劇本本來應該就蠻完整的,所以劇情完整性沒得挑剔(BTW今年剛好跟Shaffer家族蠻有緣的,看的兩齣戲都是他們家出產的)。夢奇地是個學生劇團,由母校的戲劇系校友們跟在校生組成,但讓我覺得很棒的一點是他們有擺脫學生氣息,做出一些真的來大幹一場的職業氣魄在,整齣戲算很有質感,舞台布置跟音樂都很到位,不會太多造成矯情,出現的時間點也都很剛好。因為稍微知道劇情內容,也稍微看過電影版,難免會有比較的心情,但這部戲一開始就能給人與電影有差異化的感受,且這個差異並沒有優劣之分,這也是頗讓我激賞的一部分,或許是Andrew看起來沒那麼老奸巨滑,反而有一點瑣碎迷糊感,所以差異化由此而生吧。演員我覺得很不錯,某些地方或許有忘詞或是疏失,但感覺得出來臨場反應很好,可以轉的還不差。不過有些點也是不完全是那麼圓滑的轉過來,Milo的懼高症,我想是因為舞台的侷限,情感突然來的太多太澎湃太急,但也是可以體會的。

整體來說這是還蠻讓人享受的看劇經驗/驚艷,這是一本很「重」的劇本,但導演處理的很好,讓人很期待這個劇團下一步的動向。

圖片來源:朋友的部落格

[影]Slumdog Millionaire 貧民百萬富翁

我很期待這部電影,因為導演我實在是很喜歡。但相對的因為期待就超級害怕受傷害,我很怕他拍的像是藝妓回憶錄或是神鬼傳奇第三集一樣。

緊緊串連起益智問與答,印度的風貌(不敢說全貌)也一一展現,目眩神迷的巧妙的搭配上迷幻的音樂,老實說我覺得把整體,拍得很英式的感覺。不可否認我(很)喜歡這些感覺,可是矛盾又彆扭的我,自以為愛(導演)之深責之切的認為這是在印度耶,所以是否要有另外的突破感(不過何必呢,又不是紀錄片);最後我思考了一下,還是買了導演的帳,畢竟去挑剔這些好像也不是我有資格做的事情,更何況我明明就還蠻喜歡他堆疊的迷幻氛圍,流暢的運鏡跟配樂巧妙,以及字幕的安排手法。

最後雖然有段突兀的舞蹈,也帶入一點哀傷的感受,寶來塢那些不切實際的極致夢幻,更能彰顯現實的黑暗與不講道理。喜歡思考負面結局的我想著,這對小情侶或許無法安穩的下去吧,畢竟還很年輕。

不過我真的還蠻喜歡選項D) It's written,這樣的表現手法。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影]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我喜歡這種盪氣迴腸的故事,因為哀傷而製造出警世意味濃厚的鐘也很美。整體來說一開始就註定是悲劇,但最悲的不過也只是人的死亡。

我能體會一開始Brad推開女主角不願意跟他上床的心態;也能體會女主角越來越老的精神緊繃感;雖然搭配上瀕死女人娓娓道來的手法感覺有點老套(是說也不是她本人說就是了)。抱著緩緩消失生命的嬰兒,那一幕非常感人。

本片集結了兩個我很喜歡覺得類型很類似的女人,看到Tilda Swinton的出現讓我蠻訝異的,但他難得演個美人,不然通常都是演個過分精明的女人的感覺。

如果知道是這樣的交錯,你還願意繼續嗎?我不知道多少人能信任那種一生的羈絆,不管怎樣你不會跟那個人繼續怎樣,但他/她卻是很重要的存在。有些人不見得要在一起,有些人在一起不一定要永遠。

有人覺得是則很悶且不知道導演真的想說些什麼的故事,這樣的童話本身就是讓人難過的愛情吧。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2009/04/27

[Play]膚色的時光

該怎麼說呢,劇太冗長,台詞矯情刻意沒有重點的部分太多,劇情轉折支線太多,不知道為何而存在的點太多。看這樣的描述應該就知道我不喜歡這齣戲,但我知道喜歡陳綺貞的朋友們一定超級喜愛這齣劇。

我跟陳綺貞不是很熟,他有幾首歌可以給我一點共鳴,但絕大部分的歌曲我都沒感受。這齣劇的音樂總監是陳綺貞,包括台詞,劇情,音樂,整齣劇的靈魂都繞著陳綺貞的歌詞歌曲來打轉著(但劇名我就想不透他的用意了,除了有幾句台詞有講到),所以對陳綺貞的東西不熟或是沒有感動的話,我想就會有類似我第一段的感受。回到家後我有點苦惱的上網查詢別人的心得,看到一些喜歡陳綺貞的人寫的心得,我可以體會他們對於這齣劇的感動(但僅止於體會而已)。說真的很多安排我真的不是很懂,也覺得很多餘,但誰能來解惑說,真的是差在我不懂陳綺貞而已嗎?

不可否認蠻多台詞很好笑,很可愛,我喜歡Copy那個角色,劇中的男男激吻我也覺得很有突破;我很喜歡雙面舞台的設計,看見了不代表是真相,模糊的另外一面投影,某些類似厄夜叢林的角度,吶喊吟唱著寂寞與恐懼,都蠻別出心裁的,感覺也點出了劇團所想表達的--「眼見,真的為憑嗎?」;但是愛情的面向跟推理劇的精神,硬是要套上諸多不同感情的浪漫歌詞(可能因為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心境,套在台詞裡感覺有點沒邏輯),形成音樂愛情推理舞台劇,我的感覺是導演的野心太大想談的東西太多,可能真的失焦了吧。
貼上面這張照片的用意是,老娘我還蠻喜歡陳建騏的(逃)。

圖片來源:膚色的時光官網

[影]霜花店:朕的男人

韓國電影工業真的很不賴,這部片又是讓我驚艷的一部韓國片。
對於新的流行接受度有點緩慢的我,韓流我從來沒有瘋狂過。韓國明星幾乎一個也不認識,長相也一點概念都沒有。
霜花店有點是賣長相,所以在同事極力推薦下(基本上我跟這位同事的眼光也不太一致,但我還是買單了),我看了這部片。雖然劇情看似簡單,刻畫的十分灑狗血,但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用心(錢)製作,而且兩位男主角真的還蠻帥的。中間一些轉折的劇情,我覺得安排的很好,讓娛樂性大增。
如果不是很介意床戲有點太多的朋友們可以考慮看一下,只是男性朋友得注意,有場男男的床戲就是了。整體來說這部電影我覺得娛樂性很夠;藝術性的話,配樂跟武打場面也很用心製作,配合電影主題的霜花店這首曲子有對到題目,優雅且淒美(喔,這種古裝的優雅淒美旋律超對我的胃口),還有我頭一次覺得韓服還蠻好看的。同事有稍微提到床戲需不需要這個問題,我覺得某些電影裡面是需要的,尤其我想這部電影感覺一開始是因性而愛的。
電影界朋友說其實韓國製片水準很不錯,能夠被引進台灣的通常蠻好看的。老實說比起西方近年來大導的新作,我倒覺得這種毫無期待或是認知的片子蠻讓人眼睛一亮的。
圖片來源:霜花店台灣官網

2009/04/23

[影]橫山家之味 歩いても歩いても

台灣片商的片名翻譯,我懷疑根本是為了騙那些溫情派的巨蟹座同仁們進戲院看,但說真的這部電影也不是不好看,但絕對不只是溫情感人派而已。

連珠炮的說話方式,不斷的諷刺各個家庭的環節(這超級日本人的委婉),其實說穿了就只是傳統家庭的關懷--雖然那樣的關懷你不見得想要,父母的囉嗦你總不是每樣都能接受的(不然幹嘛說他們囉嗦),可小時候總是很惦記在心的(爸媽希望你作什麼你都會盡量努力)。媽媽的細心跟記性好可真是到了恐怖的境界,你不知道她什麼時候把瘡疤--你以為早就船過水無痕的東西--再拿出來,稍微的電你一下,你就皮開肉綻了。長子情節,很細膩的展現在一幕幕簡單的對話。對每個很美的小細節會特別的停格,讓你感受那微風吹過的感受。其實我一直想到一位日本朋友的家庭,跟劇中的設定十分相像。母子之間的默契在分開後才分別想起相撲選手的名稱,即使好像不重要了但也展露無遺。其實媽媽很小氣、很過分、很小心眼,但那又如何呢,life is still walking.

這是一部我看完後,頭一次想找原著小說再來多看兩眼的電影。我很喜歡劇中對於蝴蝶就是往生者回家看看的解讀,因為我們家也有相同的童話。

圖片來源:開眼電影網

2009/04/19

[樂]甜梅號 Next stop



我好想很混的說,真是好聽阿,就結束這一切(但這違背我為文造情碎碎念的風格)。

其實那一整天我人都很不舒服,下午的時候發高燒快燒成智障,昏迷不醒無法思考,猶豫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去聽,最後因為家裡有點事情,不得不起床去看一下,然後就為了不浪費錢跟掃朋友興還是去看了。

上一次在淡水紅毛城的演出,同事覺得有點不過癮,但這次兩個set的演出真的很精彩,很舒爽。配合演出的麋鹿畫,我特別喜歡有高鐵的那個部分,其實我個人都還蠻喜歡那種車子即將進站一陣風的感覺(如下圖),那幾幅畫都有這樣的意境,配合甜梅溫暖又強壯的音樂環抱著我,讓很悶的這牆也不這麼悶似的。昆蟲白還算活潑的串場,鼓手超帥的阿。這次演出有包含新專輯的曲子,讓人十分期待即將錄製的新專輯。現場的人都不走所形成一股寧靜又強大的力量,配合mono悲壯的音樂喊encore,如同昆蟲白所說的真的很恐怖,有如化腐朽為神奇。



(其實打了這麼多字感覺跟只說「真是太好聽了」好像沒差很大,只能說老娘我快燒成智障了原諒我。)


2009/04/12

[書]2001:太空漫遊

當還沉浸在電影的意境時,同事某天晚上丟msn神神秘秘的跟我說他有本書,我應該會很有興趣,結果就是「2001:太空漫遊」;這本書跟電影是同時創作,一邊編寫電影劇本,一邊撰寫這本小說,如果覺得電影太過科幻,也可以看看這本書,但我敢保證這本書並沒有比較不迷幻。
由於電影台詞少得可憐,所以很多東西都是不知其精義;看了書以後會知道他有很多細微的安排跟場景設定,這些東西到現在還是一點都不舊;不過看完後會覺得自己對太空跟天文物理學的認知真是淺薄,所以光是看書要去架構整個宇宙觀,著實有點難處,而且我覺得書中野心很大,想要抓住的宇宙太寬廣了,我腦中無法把整塊宇宙畫下來,我腦中大概就如同整個地球攤開來只是木星上的印度,是一樣的感覺。
不過不管電影或是書都有種驚悚、復古的感覺,但對於人工智慧的反感就沒這麼強烈了,大概是這樣的反感已經在看電影的時候給磨損掉了。

圖片來源:博客來

[影]Monsters vs. Aliens 怪獸大戰外星人


精明一姐很抗拒看這部片,但是我跟她打賭他一定會喜歡。結論是出了戲院他一直被我嗆。
我個人超喜歡美國總統的梗,跟Tropic Thunder裡的Tom Cruise有的拼;然後變成蝴蝶的梗也很可愛。整部片走女孩向前走的立志溫馨路線,精明一姐看到一半覺得很動容。還有3D Imax真讚阿!動畫片可以打破很多影像布置的局限,這也是我覺得這種科幻動畫片可以看的原因,不管是星際之間的視野,你可以不需要考慮太多的畫下去就好。
有時候我想看那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想看那部電影的技術,好奇現代社會的影像工業達到什麼樣的境界,畢竟我對3D的印象都還在小時候,去圓山兒童樂園那邊看的太空探索之類的影片。雖然已經做到3度空間了,畢竟還是動畫片,真實性不夠高,會覺得很特別就是了,而且這部片我覺得有刻意想玩技術,所以有些鏡頭是刻意帶的感覺,我想小朋友會很喜歡這樣的電影。
到底下一部動畫片會是什麼題材呢?除了續集電影以外,有了這樣的技術,還能玩出什麼新把戲?這是我一直很好奇的一點。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影]3D血腥情人節 My Bloody Valentine 3D


虐殺片通常要有奇怪的噱頭才能吸引我進戲院看,說真的我是個小孬孬,沒有種去看,而且沒男人的狀態下,跟女性朋友去看通常是我捍衛女性朋友,讓我感覺我真是強壯到詭異的境界。我的朋友精明一姐因為壓力很大,所以決定一定要在疲憊的週五晚上馬上進戲院洩壓(而且很抗拒怪獸大戰外星人),所以我們很強壯的進戲院看這部虐殺片了。
然後這部片的噱頭就是3D囉,有些東西真的做的很立體,超正點的噁心,但是不知道是戲院品質、電影色調,還是眼鏡不乾淨,整部片都很昏暗(雖然我覺得這三個原因都是會造成昏暗的原因);劇情真的有一點普通,殺人也殺的很直接沒什麼凌虐,所以其實也無法造成真的太大的恐慌,反正知道殺人魔沒有什麼殺人標準,看到就殺,下手快狠準。
看完精明一姐問說,跟情人節有關係嗎?我想除了發生的日期在情人節,還有一個很好的噱頭是可以讓情人進去戲院好好互相擁抱吧(在美國是情人節檔期上的)。
圖片來源:Yahoo電影

[書]女祭司


我是看個人意見推薦,兩三個月前經過金石堂看到這本書在特價,怕我去紐約時,因為紐約會很冷不想出門就買了(但其實我帶去紐約一頁也沒翻,就這樣原封不動的帶回台灣,過了兩個月才看)。然後書是在講一個跟媽媽相處很彆扭的小胖妞,成長時變瘦,對於自我、親情跟愛情,還有與外面連結的彆扭記事;書前面的導讀我不小心翻了一下(通常我不看前面導讀,覺得有點浪費樹木資源,請省點紙好嗎?),說這位作家有點意識流(這詞會讓我有點退卻,自認神經沒這麼纖細到可以很意識流),但我覺得還好啦,都還算能夠認知跟體會女主角情緒,跟著她波動的往上往下,很順暢的馬上看完這本書。

我很喜歡書中她跟她媽媽的情節,說到小胖子根本就是在說我阿。這半年看的電影:阿拉斯加之死,戲劇:Equus,都有講到原生家庭的情節;我自己本身跟我雙親也是有點奇妙的結在,我覺的親情是個很難解釋的約束,這種約束不見得是好事,應該是個中性的不好不壞,但是是你一輩子都逃不掉的癥結點。

不管書中的女性觀點,自我認同的構成,或是故事本身的叛逃性,都讓人感覺有趣不沉重,卻又會讓你稍為思考起一些生活小細節,女主角有點迷糊有點沒組織,卻又直覺性的個性很有趣。真正的女權是不需要很Man,體質再怎麼換,我們是我們自己,卻也是堅韌的活著。

圖片來源:博客來

[樂]Oasis live forever

我覺得Oasis也很不切題,明明就叫Live forever,但也沒唱這首歌。

聽說前幾天就有set list出來,但那陣子很忙,加上根本還沒有現實時間感,所以一直到前一天都還是沒有特別感動,對於他們要來這件事情。這種空虛感持續到了看完演唱會都還有,真正的發酵是在隔一天,我不管去哪都一直想著他們的音樂,也不敢聽他們的MP3怕自己痛罵自己不珍惜真的沐浴在那段時間的感受。我一向覺得我的演唱會運很好,Oasis是我去年覺得我今年有機會我一定要聽的團,原本只是預計如果有機會去紐約的時候,剛好湊得上的話就可以聽。

主唱跟吉他的聲音其實很直接的在我腦中生根,Liam雖然唱到後面有點沙啞,但頭頂著鈴鼓跟雙手合十的樣子很可愛,讓我懷疑起他是不是有在學瑜珈;Noel真的太正點了,say thank you時還會帶俏皮的手勢,聲音很極品,很適合當枕邊輕語的情人,喔!我實在是太愛the Masterplan了。

雖然入場前有些小插曲讓人覺得這世界是怎麼了,進場時76已經唱一段的感覺,阿凱的聲音聽不是很清楚;然後站在我後面一對比我矮的情侶,在開場前一直大聲嚷嚷看不到,將近五到十分鐘之久,是怎樣我看演唱會還要讓座給老弱婦孺嗎?更何況矮也不屬於老弱婦孺的一類。

大合唱的時候覺得很妙,台灣人英文有救的感覺。然後穿著打扮很類似的文青很多。其實好幾段自己都很疏離的看著大家感動,我個人還蠻愛觀察人家看演唱會的神情的。 其實說真的我沒這麼愛大合唱,大概是因為這次音場很奇怪的是一大合唱就聽不到主唱聲音了。然後最妙的是大家一起鼓譟跳動的時候,地板晃超厲害的阿!(科幻片看太多的狀況是,地板會從中間裂開大家一起跌落)整個感覺就很像嗑太多藥喝太多暈眩了,但是跟著跳晃的感覺還不錯;場地感覺太過清爽了。

後作力很強。才過了一個多禮拜,我離那個「事件」很遙遠似的,好像是我看到外星人,然後被MIB用消除記憶的東西給閃了一下,但心中一直隱隱約約有蓋不住的記憶阿。

2009/04/07

[影]The reader 為愛朗讀

看完出來後,友人的感想是這整場電影都是個彆扭到不行,越彆扭的情結透露出男女主角的堅強。很多人聽到我看了這部戲以後都問我覺得他們是真愛嗎?我想還是得請那些好奇的人們進戲院看一下,因為我覺得愛不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我個人是想分別羅列如下:

1.男主角愛嗎?我個人覺得只是保守優渥的家庭環境下,少年無法直接探索自己情慾方面的認知,某些層面是處男情結作祟,導致他一直過不了年少的那些刺激所帶來的影響,更何況這段夏日戀情他是突破了許多社會觀感達到的,我個人認為當你突破了一些奇怪禁忌,不擇手段的去達成一切的時候,會對那個你達到的一切有更深刻的患難情感,而無法放棄;之後Hannah的不告而別,對於在集中營所做過的事情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造成男孩心中的衝擊,要不要說出秘密,法律與道德,反戰與心中初戀的衝突,這些都是加重所謂「愛」的力道。

2.女主角愛嗎?我認為是一開始有喜歡的成分,只是得失心沒那麼重,但也不一定要怎樣;或許女主角其實也不知道愛是什麼,我相信在很多人自己都曾懷疑過這點吧。反而是自己文盲這件事情是她當下比較著重的,不斷的換工作,寧願認罪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文盲。但後來我覺得是有愛的,雖然我認為是因為汪洋中有條浮木能讓她抓住,所以她加重她的愛了。

3. Odyssey的隱喻:男主角怎樣都偏離了這些軌道,找不回回家的路;其實有趣的是男主角有真正知道自己要什麼嗎?他有真的走到對的路上嗎?什麼才是他所謂正確的路?只是彆扭的不想去表達出真相。

4.秘密:男主角上拉丁文時有特別提到「秘密」這個字,整段戀情都是場秘密,後續的控訴也是隱藏了秘密。

5.女主角的堅強:我覺得女主角只是一個很質樸固執的人,單純的可憐,或許有納粹情結,但也只是因為她身為那種身分的人,盡她應盡的義務的感覺。

導演編劇跟運鏡我覺得都還蠻用心的去營造對比,例如最後的錫罐對應上放在桌上乾淨簡單的茶罐;因為是為愛朗讀,所以某種層面上我還蠻注意男主角唸給女主角的內容,感覺看書應該可以看出更多隱喻。

最近看Kate的戲女主角到最後都是一樣的結果,我不知道人生當中還有別的選項嗎?跟真愛旅程比,比較少感同身受的感覺,畢竟納粹情結在東方人來說可能有點淡薄,但是仍然不失整部戲的精彩度。

2009/03/27

[書]項塔蘭

雖然是真是假很難確認,作者都說是半自傳了,無論真假這整本故事真是屌到不行。

兩本厚厚的大書,編排密密麻麻的,很容易讓人半途而廢;但其中描述的印度風情,腐敗得讓人想一窺究竟。太常看電影,嘗試用電影的角度去思考該怎麼解構這整部著作,發現我絕對不會是個好編劇吧。

這本書簡直就可以當成印度觀光局的官方導覽,怕的人不要去,愛的人會愛死。聽同事說印度在背包客棧被形容成終極之旅,不斷邀約我去;前陣子友人去印度採訪;最近開始做瑜珈;剛好Slumdog Millionarie又轟轟烈烈的得了八項獎,諸多剛好來自於印度的刺激,使我邊看這本書真的感觸很多。結局無關好壞,我最愛的開放式結局。下半冊爆衝式的死了許多人,但仍無損他整個心理歷程的轉折。中文版的拆冊拆的很巧妙,我覺得節奏掌握的很精準的在該轉折的地方分冊了。

關於善惡,或許小奸小惡如我心思不夠細膩到去思考人如何做才是惡,更何況我是基本的人本主義,信任性善。不過對於哈德所認可的不妨礙宇宙趨向複雜化的善,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認同的。

Namaste.

2009/03/26

[樂]假文藝青年俱樂部

那天是查拉生日。前前個禮拜某天他丟我msn問我要不要去,不假思索覺得天時地利人和呢,馬上決定要去。我得說查拉是我十分佩服的一個人唷!認識他也快四年了,雖然也不算實質上認識這麼久,但是我覺得他是我唯一一個認識有遠大抱負卻又每個都做得很好的人。

這幾個禮拜情緒都處於很不穩的狀態,看完痛哭不已的送行者後就前往卡夫卡,因為看到入場有排隊人潮,差點因為排太久隊而負氣離開,後來發現那人潮是在排河岸的韋禮安(是誰阿?),囧而發現直接上卡夫卡就好。

真性情的查拉充滿著感情的來了兩個set,而且吉他編曲超好聽!!史上最吵的偷插電真是很不賴。原本入場前很嬌羞的認為自己不是真文青好像不能去卡夫卡,後來才想到我是來看假文青的,不是誠品買很大,ipod聽很大,破報看很大的真文青,理所當然的融入了假文青的世界。

距離上次看他們表演是一年多前,不知道為什麼這次的感動蠻多的,往新生南路看下去突然有種不如歸去的感受,唱寒泉的時候老天巧妙的開始下起雨來,好像也一起感動了。

查拉,加油唷(小胖老師貌)。

[影]送行者

お疲れさまでした。ご苦労様でした。光是這兩句話就讓我哭到不行,雖然整體來說為了這個哭還蠻莫名的。對於逝者已逝,願逝者一路順風的心意,在這個人世間交錯繁忙的過了幾十年,就這句話可以體現出無盡的感謝。對於日文/日本淺薄的認知,讓我深刻的感受這兩句話的力量。

最近剛好也跟朋友討論到生死/人生,為何而前進之類的,看了這類電影就更有感觸了。雖說蓋棺論定,但無論功錯,人也這樣勞勞碌碌的走完一生了,死亡的那一刻的開始的原諒與感恩,真實的讓人無法忽略。日本人見微知著(嗎?)的功力很強,通常喜歡用簡短微小的東西,來表達他們一切複雜曲折的心意,例如俳句之類的文學;雖然只是說聲:「您辛苦了」,裡面蘊涵的禮儀感恩無窮,然後這個肉身就將焚燒殆盡。

我喜歡本木緊緊揉著廣末身體的那一幕,有種超級用力去感受生命是溫暖熱切存在的美。

2009/03/16

[影]Watchman 守護者

最近(有嗎?)看的電影很微妙的都圍繞在Nixon, Andy Warhol上。DC的新英雄電影也巧妙的打蛇棍上,運用冷戰越戰以及Nixon十分具爭議的執政手腕,來區隔出與Marvel歡樂氣息截然不同的暗黑帝國(暗黑經典不用說當然是TDK囉)。

運鏡手法跟配樂我覺得算是有點老套,在很多類似風格電影中被操弄到了無新意,例如用輕鬆的經典搖滾樂,配合分割成好幾格緩慢且漫畫風格的打鬥;或是子彈打出來會突然慢到不行讓你看到他運行的軌跡。

但是,一開場的配合電影年代的時事背景剪輯,短短的幾分鐘內交代完整Watchman出現的背景,前代後代人在怎樣的大時代下產生,這樣的安排十分有趣。

由於太多個wathcman,所以從各個人角度出發的想法看法,逐漸拼湊出來這整場黑暗騎士隊的面貌以及為何他們在那,感覺就像被分屍的屍體一塊一塊湊起來然後終於發現他是誰,不過一開始由於過於支離破碎血肉模糊以至於其實有點霧裡看花。

然後關於戰爭的本質阿,生命存在的意義阿,這部電影都談的很重。外交名言中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共同的敵人,這句話也體現的精妙無比。

或許你我都是這世界上某些人存活的「奇蹟」,而我們需要的是多信任自己一點。

2009/03/08

[書]盜圖賊

我看得書不多,但是感覺類似題材的小說不少;所謂的類似題材就是,例如霸權的輝煌表象,一定隱含著某種幾世紀以來的陰謀,所以怎樣怎樣的黑暗。很有趣的是作者本身是相關背景,所以感覺是用作者的眼睛去看世界。

書的一開始描寫明朝的開國盛況,其實那幾段關於皇宮和太監的摹寫讓我很想抓Bug,只可惜太久沒有閱覽相關的歷史書籍,實在是很難去抓錯,只好說服自己放鬆心情的去浸泡在書中的世界。三段故事同時交錯進行,一開始會有點摸不清他的脈絡,不過過了一個點之後就還蠻漸入佳境的;整體說來很緊湊,雖然嘗試帶入很黑暗的基督教軍團--類似十字軍之類的東西,還有美國政治的保守力量操弄,來讓整部書懸疑度增加,但好險主題還是圍繞個人覺得比較引人入勝的部分--主人翁為了成就偉大事業心理描寫。

最妙的事情其實是我到後來才發現是個美女作家呢。雖然書的一開始不斷的偷打前一本書的廣告,但是仍然不失為可以好好休閒的一本書。

p.s. 我對於懸疑度太高的書耐受力不太佳,弦太緊繃會讓我覺得很累,前後不平均也會,例如達文西密碼的前後比重就不太平均;所以這本書簡單來說不完全的懸疑,對老人如我比較好消化啦。

2009/03/06

[書]嫌疑犯X的獻身

電影心得寫完了,最近很難找到完整的時間來回兩個小時去看場電影,只好寫寫許久未進行的閱讀心得來墊墊檔。

前陣子日本朋友買了東野圭吾的白夜行,借來稍稍翻閱時別的日本朋友很訝異我看的懂,東野圭吾好像出了名的漢字用很大,所以對日本人來說有點難以閱讀。這是我對東野圭吾的第一印象,我沒看過他的任何書,但隨著電影跟日劇轟轟動動的在台灣上映後,同事隨口問我要不要看,我也沒思考太多就說好。

感覺上東野先生的文章性格很像冬天,線條分明不太有太多描述,也不刻意故弄玄虛,冷冽洗鍊的簡單,好像是要把衣領拉緊抗寒風似的,對我這個推理小說門外漢來說,很方便閱讀(且不需要思考過多)。

說到上上一段漢字的用法,畢竟看的是翻譯小說,總是會和原文有種疏離感,不確定翻譯的真切性,而且原文可能刻意使用漢字營造出來的理性或是哲學,在中文的文字當中可能已經喪失作者原本的刻意。

其實我只是想說,一開始看不覺得有什麼掉進去的感受,但看到中後段開始,拉緊衣領迎戰他的情緒後,卻很巧妙的掉入他所想要人掉進的漩渦當中,大眾心得當中都為書中的獻身動容,或是精密的犯罪給震撼,我倒是覺得能夠這麼jimi(樸實)得給人不寒而慄,很穩重扎實的深沉讓人驚艷,得直木獎也是實至名歸吧。

理性天才愛情,東野先生的此書或許是冬天的黑潮 。

2009/03/03

[樂]趙之璧 嗶嗶叫劈腿派對

總覺得在這十幾年間很常聽到趙之壁又有新團了。

或許主唱的辨識度太高很容易被發現,所以對於這樣的異動還蠻敏感的,雖然台灣indie團一人身兼多團還有換團的狀況很多,但或許對我來說主唱很靈魂人物的腳色,所以要這樣換來換去的感覺不太舒服。不過根據以前跟現在的經驗,每個跟趙之璧合作過的團員都很崇拜她,都說她很強。有朋友就說她不管到哪個團都是她自己的風格,好像還真的是這樣。

原本看到一半就想走,但看到下半場的鼓手老師忍不住留下來,我實在是太崇拜那位愛看海棉寶寶的女鼓手了。上半場因為團員都是年輕人,感覺Bibi也玩的比較瘋比較隨性,但下半場都是老師級的團員,所以Bibi就比較嚴肅些。

唱功那不用說了阿,雖然覺得有些匠氣,但能寫能唱能彈的非花草系之搖滾龐克女藝人,在台灣算是蠻稀有的了,請大家好好愛護。

[影]Frost/Nixon 請問總統先生

每年一,二月會讓人期待的奧斯卡獎系列新聞當中得知此部片,當時原本很期待這部片,因為議題很有趣,但看到預告打出導演Ron Howard時,其實讓我猶疑了一下,不知道為什麼對他沒特別好感。不過很妙的巧合是,由於與偷天鋼索人是隔一天看的,Nixon辭職的當天剛好是Phillippe登上世貿是同一天,在偷天鋼索人一開始的片段也剪進去Nixon的新聞片段。

片尾說到特寫的重要,Nixon那種無止盡的自溺感給人十分深刻的印象。還有自大的人跟自卑是有關的,除此之外,心理學的群思偏見也可以從片中看到。

本片也用有點類似紀錄片的模式,實際上只是假的紀錄片。用這麼寫實的題材來當劇本其實還蠻具爭議性,如果Nixon是個虛構的人物倒是可以發表些心得,但是偏偏他是再真實不過的人了,要去論這麼真實的人卻用虛構的手法來看(也就是非真的記錄片模式),我會覺得我沒有資格去多說些什麼,不管他的手法盡量中肯還是怎樣,都會想讓我針對這部片保持距離來看,因為害怕被洗腦。

2009/02/23

[影]Man on wire 偷天鋼索人

(剛好得知剛頒發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只能說真是剛好我看了這部片。)

這是一段愛與熱情的故事。片名取的非常有意思,算是嘲諷了美國人沒有幽默感的控訴。

基本上Phillippe本身也是個很有戲劇效果的人,採訪手法雖然有點像Discovery常看到的針對某個事件的人物專訪,但比Discovery的紀錄模式還要有趣太多了。

剪接非常明快,音樂配的十分貼切,成功製造讓人屏息以待的緊張氣氛,一開始的破題,忽然又轉到前段故事,交錯進行的交代整段關於Phillippe走鋼索的故事。每個人的每段採訪都像是串好的一整段舞台劇,剪接的真的很好,無任何冗贅,卻也不會讓你抓不到重點。

幾個小點我還蠻感動的,例如他的好友,我不確定目前他們是否還有聯繫,但是還是可以感覺出來所謂的名利沖刷現實;有一個小片段是當時抓他的警察受訪,說這是他最後一次看到有人走在世貿上了,也沒錯,畢竟世貿已經不存在了。

這樣華麗的大秀除了勇氣以外,需要的是無比的熱情。我們有多少人因為現實沖刷了多少熱情,使得我們裹足不前;熱情不代表不需要計畫,從還沒有成型的一棟建築,就能帶給Phillippe前進的希望,經歷七年多縝密的規劃,終於成就了一切,其實我們不要再為自己的平凡找藉口了。

我只想很俗套的說著:「這真是一部好片阿。」

2009/02/22

[影]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本篇含有不少雷,不喜勿看)

不曉得有多少人還記得Sex and the City第一季的第一集的拍攝手法,由於是試拍帶,而且完全照著書的方式來拍,這部電影也是類似的方式拍攝;打著慾望城市作者新作翻拍的名號,有著許多一線Hollywood女星,且教導所有在情場上屢戰屢敗的女性們,不要再耍花癡,並宣傳著如何跟富含心機的男性玩愛情攻防戰,我在還沒看之前給他的Slogan是:「單身熟女的療傷系電影」。

其實我有點不確定的是這樣類似Love actually架構的電影,能不能有所突破Love actually帶給人的感動,或者更多的警世意味也好,但看完很顯然的這兩個層面都很薄弱,其實這部片也只是在打造一場充滿exceptional的童話故事;至於有勇氣承認外遇卻沒勇氣承認抽菸,因為一包香菸的謊言分手的那對,我個人認為只是為了要彰顯警世意味濃厚的標題地位,且不想落入俗套而打造出來的橋段,但事實上此段不落俗套的部分,個人覺得是本片中跟標題最沒關係的一段relationship。

喔,那來討論一下落俗套的童話故事部分(也就是"他其實根本就很喜歡你"的其它橋段),如果標題是"他其實根本就很喜歡你",或許我會覺得這是部好的片子,畢竟我這個人很要求文要對體,而且看之前我有種要與心機男性宣戰的山雨欲來之氣勢在,但看完套個男性才會有的狀況--整個都···萎縮掉了;不過以童話故事來看,我喜歡以下橋段:Neil求婚,Alex的電話教學,Mary的網路交友。然後我覺得Jennifer Aniston其實是在演自己,片中每個女人最好身材可以再好一點。

2009/02/16

[影]Factory girl 縱情女郎

我覺得這中文翻譯還算不差(以後乾脆寫每篇都來評論一下中文翻譯好了)。

感覺台灣人對Edie沒什麼太多的資訊,其實這個女生出現在蠻多角落的感覺,例如I am not there當中Cate Blanchett的橋段,也有出現Edie的角色。

對於女主角的印象都停留在Jude Law前女友,還有就是Jude Law常對她劈腿。

昨天的討論中,大家很認真的在探討Andy Warhol這個人到底有沒有把他的東西當藝術,我只是認為他只是想做他想做的事情,追求他心中的美,對他來說是商業是藝術沒有差,他需要賺錢去支持他想做的事情而已。

Factory的離經叛道現在很難達成,而也沒有這樣聰明的支持背德者,我覺得Andy Warhol並不瘋,他很聰明的操弄他想要的結果。藝術可以複製,當然超級明星也可以,少了Warhol這樣的女孩也不過只是一芥草民,沒有人有興趣,輕易的被Warhol找到替代品。

不過看過I am not there以後,覺得這部電影找來演類Bob Dylan的角色比另外一部遜多了。

到底,Edie是不是只是個湯罐頭而已?

2009/02/09

[影]The mermaid Rusalka 我的人魚女友

據說是取材自美人魚的故事,可能我看太多迪士尼,所以都忘了原本的故事該是怎麼發展。

簡單說一下,我覺得媽媽是愛Alisa的,最後一幕甜美而純真的說著,對阿,她是我女兒,是我的寶貝,還蠻讓人感動的。許了很多可以實現的願望,但心中永遠有幾個不能實現,Alisa簡單純真的想望,反映在各式各樣魔幻寫實的夢境,畫面不是屬於瑰麗風格,但也不讓人感到殘敗,說不出怎麼定位的異空間。

富含直覺,感性任性固執,纖細敏感,很簡單的勾勒出女性形象,男女雙方都有點不可思議的存在著,空虛空泛速食狡辯,其實願望好像不難實現,只是要等價交換而已。

看完後,直到隔天,也就是現在我才突然有種感傷,後座力有點強的電影就是了。

2009/02/08

[樂]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陳珊妮迷你群演唱會

我一直覺得這張專輯真的很美,美的像首詩,深邃細膩。我一直知道珊妮很特別,但也沒去特別注意過她,這張專輯算是好的開始。看ptt的Sandee板說珊妮其實是喜歡她演唱會熱熱鬧鬧的,她總是很會帶動氣氛,看朋友板寫她認真作專輯的事蹟,都是讓我想去這場演唱會的動機。

一開始的幾首歌看起來有點酷酷的自在,但是到了中國武術博大精深那段開始,全場進入一種詭異的情境,時而瘋狂大笑,時而靜靜聆聽那詩篇般的歌,大家又笑又感動的,感覺每個人都超跳tone(個人覺得雙刀根本就是為了練舞功鋪梗的XD)。突然出現的張懸(大喊不要開擴音被發現),Kimmy的合唱,還有表兒的薯條都讓整場high到不行,當然還有出名的內外陳科,Pinky感覺也是個妙人,公主雖然有點隨性害羞但是很認真的跟歌迷互動,友人一直說她真的好親民阿。

歌曲的編制,其實出發前我仔細想過這張專輯這麼多管絃樂的編曲,會怎麼呈現(雖然心中暗暗想著,當然是keyboard阿,但是還是好奇公主會不會搞點其他special的),感覺上現場的吉他鼓和Bass和專輯比較不一樣,有作的比較明顯比較搖滾,我很喜歡現場版的編曲(其實我一直覺得鼓很爆走的感覺,一些纖細的情歌都打得特別用力,奇怪的是反而很襯得出Bass的聲音,所以整個震撼力也很夠)。

結論是,不管是公主,樂團,還有歌迷們大家都好可愛阿。

[影]崖上の波妞

我覺得我已經無法用言語去形容這是一部多可愛的電影,真的要說的話大概就是可愛到爆炸了吧。

聽同學說他的朋友說,這部片劇情簡單,但那又如何呢,難道不能作一部簡單大家尖叫可愛的電影就好了嗎?我身邊可是有些男性朋友也覺得波妞十分可愛呢。原本我對bbs用語『大心』一詞只知其詞不知其確切精義,但是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完全可以理解什麼叫作大心了,從一開始到結束都讓人無法克制的洋溢著『好可愛阿』的微笑。

我常覺得現代人口味太重,反而無法欣賞簡單線條的美,而波妞就是一部可以讓人恬靜的享受著簡單的美。如果真的要說有什麼含意的話,或許宮崎駿已經講過很多次的愛的力量阿,人類與自然的和平共處阿,尊重自然,其實隱隱約約都看得出來。但是真的,超可愛的,大人小孩都可以去看唷!

[影]Yes man 沒問題先生

回台灣後開始還電影債,別忘了我的男友是電影院。

原本以為Jim Carrey已經老狗變不出新把戲,但是很妙的是這些有點老梗的喜劇還是讓人笑開懷,通俗的笑點讓整個戲院捧腹大笑,拍案叫絕的聲音此起彼落,不停的有人拍手表示心中那股受不了的好笑,沒錯,他就是這麼的有趣。如果要說有什麼教育意義的話,我想頂多就是Just do it;不過片中太多太多置入性行銷了啦,Jim是太害怕又拍賠錢貨所以找一堆贊助嗎?或是他又像在楚門秀裡面想搞一些諷刺?

話說回來,很多人的困擾是不會拒絕人,但我看太多害羞的人,其實很會因為害羞而拒絕人阿,常常忘記其實拒絕也是選擇的一種,那既然自己『選擇』之下的產物,就去抱怨為什麼別人可以我不行,因為你根本沒去作怎麼可能可以。

雖然很多事情是你沒作怎麼知道他不好,但作了也不見得好所以讓人猶豫,不過嘗試錯誤也是種人生體驗阿。你永遠都不知道你選擇的接受的東西哪天會不會派上用場,如同戲中Carl一樣。

2009/02/05

[影]Alfie

我覺得好險我有看歌舞青春,不然我在飛機上看的都是那種說不上什麼鳥結局,也說不上什麼具體結論的電影,真的讓人覺得很悶,也就是,Alfie也是這種電影。

Alfie就是一個帥哥不斷找女人,懷疑自己是否有愛,等到有點覺悟又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其實還蠻人生的,但畢竟沒有真的講什麼結局,所以說不定Alfie最終還是會獲得他想要的愛情。畢竟誰也不知道目前的人生點會是最好的狀態嗎?

喔,不過四年多前的Jude Law真的帥到不行,或許是因為那時髮線沒這麼高吧,而且他還蠻適合這種小痞子的形象耶,我覺得比貴族公子哥的形象還要好(感覺會太油)。

[影]What just happened 顛覆瘋雲

這部片在台灣票房感覺不是很好,我想中文片名絕對是罪魁禍首之一。 從英文片名到劇情內容,都看不出來跟中文片名有什麼關係,我真想認識台灣的片商,因為想知道他們的邏輯到底是怎樣。

講好萊塢製片生態,day by day的日記式的擷取某製片一個禮拜的故事,並不是什麼偉大的誰誰誰的一生。不管是商業賣座得獎藝術,牽扯到錢就很複雜,到底這些藝人傳說中的耍大牌是否也是有背後故事呢。人總是得跟錢妥協,就算是如日中天的紅星也是得刮鬍子。

中間某些橋段讓我無法理解,可以理解的是經紀人的壓力很大,但喪禮?為了什麼存在這個橋段?

因為這一個禮拜以來看太多關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故事,於是看完這部又讓我不禁思考,到底什麼樣的狀態下,人才能簡單的伸展自己所想要的事情呢?(難不成要像Yes man一樣?)作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覺真的很難,但更慘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吧。

[影]花樣年華

緩慢且沉重的步調,有點瑣碎骯髒的姿態,兩個人卻是乾淨的。

黏膩潮濕的舊香港風情,兩個人每次做心理準備的互動都讓人感受真切難分難捨。對望,凝神。真愛還是寂寞,算冷靜還是真的有衝動,沒有真的點破。中國人的含蓄,與閒言閒語的對照。其實我很討厭那種舊香港的色調,因為太過能強調淡淡的哀傷了,然而那種氣候跟環境,都讓人感覺到不可能跟這哀傷有所分離,這實在是太噁心的銷魂了。

張曼玉嫻靜找不到出口的姿態很讓人動容。

我發現我最享受的是音樂,光是聽到那個音樂就覺得這部電影好看了。

2009/02/04

[影]High school musical 3: Senior year

歌還不錯聽,很適合上百老匯。劇情簡單,迪士尼很用心砸錢塑造出成功的青少年影劇。(我總覺得我黔驢技窮了,在飛機上一口氣看太多電影,心得只剩下幾句而已。)

我覺得真的很屌,能夠為了這樣的市場去營造出這樣的節目,迪士尼真的很肯花錢,整場電影很精緻的去編排每首曲子(每次想到這個就覺得台灣的電影工業阿,唉)。

不過劇情有種過於理想化,對於口味很重的我來說有點覺得人生還很長,這些小高中生真的做出他們人生當中的正確抉擇了嗎?畢竟像我們這種走過高中大學的人來說,好像大學其實也不算是人生的開始。

喜歡動作片的娛樂,來看這個可能得不到太大的娛樂;但真的喜歡百老匯的歌舞,看這個可能又覺得太過簡單;這部電影的定義對成人來說可能真的有點曖昧,或許真的是給小朋友看的吧。

[影]The duchess

中文片名好像翻譯成浮生一世情,基本上我看到這種片名是不會去看的。看介紹是說影射黛安娜王妃不幸的婚姻,然後把整部片形容的很磅礡氣派;但我在去程的飛機上看完時,根本忘記我看過這部片,在回程的飛機上才發現我有看過。

不可否認劇中的衣服精緻,Keira很動人(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辦法說她美艷),Ralph演的真的很花心下流,而且在那樣的時代下女性能夠有基本的發言權,公爵雖然風流但也還算尊重人。但整部戲就只是很流暢的看一堆很生動的人演出,有點像是杯白開水喝完就沒了。

或許只是因為我並不是英國人對於黛妃的感動太少,還有希望下次Keira可以再接演像我愛貝克漢(Bend it like Beckham)那樣的電影。

2009/02/02

[Play]Chicago the musical

看過不少場百老匯秀,這是唯一一場把交響樂團直接擺在舞台上當佈景的秀。其實效果也很不錯,指揮很活潑,戲中戲的感覺很棒;不過要這樣做也跟劇情背景有關,本來就是間燈紅酒綠的Jazz bar,會有live band在背後是很正常的。

介紹每個人物登場的方式來帶出每個人物,比起電影有點不夠圓潤的開場,但仍然可以讓你慢慢進入狀況。音樂劇改編的電影通常不夠圓滑的處理跳來跳去的橋段,畢竟舞台劇只用一個舞台就解釋一切,電影比較難(又不是Dogville那部電影),但看完Chicago的音樂劇後,發現電影其實很經典的處理的很好。

看表演前有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真的很差,但電影真的很棒所以我在所難免的比較了一下。這一場劇中Velma Kelly是黑人所演的,唱功很棒,看起來痞痞的有點無賴,算是成功塑造了另外一種Velma Kelly,電影當中的冷艷形象算成功的被推翻,也沒得比較了(畢竟是不同類型的)。Roxie Hart夠Bitchy,高八度的Bitchy嗓音其實很適合這個角色的設定,花痴好色想成名,夾在一群黑人當中唱腔弱了點,稍微有隔靴搔癢的感受,不過還是比Renee好很多。匈牙利女人的笑點依舊沒變。舞蹈張力很棒,看到那些年紀看起來不小的女舞者劈腿還是很讓人震撼,擔心她們起不來;邊跳邊唱都看的到她們在喘。

整體說來雖然一開始的開場有點快有點急,但算是漸入佳境的享受著整場音樂。整個舞台的互動很微妙,感覺她們感情不是說頂好,但也不至於到爭風吃醋搶戲唱。我發現我個人都喜歡綠葉的角色,我最喜歡的是那個指揮跟Amos Hart(還有個我說不出來名字的女舞者啦)。

整體說來跟電影給人的感覺不太同,幾個主要要角看起來都痞痞的關係吧。心得是,看到的不見得是真相,This is Chicago囉!

2009/02/01

[影]Revolutionary road

姐姐問我結局是什麼,我說不上來。

說出真相應該會很舒服,只是人越來越會說謊而已。劇中唯一最會說真話的人被當瘋子,想說真話的人被認為過於理想;真心的話語被覆蓋了許多時代的眼光,在我看來瘋子並不太瘋,只是哲學家了點。

很妙的是跟Changeling一樣我覺得最棒的角色,都只是演瘋子的配角。不過女主角給我感想大不同,Kate顯然圓融許多的融入了這個角色,雖然我覺得AJ演的很好,但就是『演』的好而已。

1950年代左右的美國社會,仍舊充滿著保守,有了孩子就得當家庭主婦,懷孕了就埋葬了兩個人所有的夢想(如果夢想真的有存在過,或許是戰後的保守主義使得人人偏安吧)。感覺上April雖然是為了兩個人好,某種程度也是為了自己想要飛,為了社會規範的既定規矩而生子結婚,沒繼續當演員,在鄉下配合大家演出鄉土舞台劇,但這都還是說服不了她自己,在心中狂喊這是行不通的,她需要思考,她需要Frank閉嘴,她需要Frank說真話;婚姻陷入的僵局,無法再彼此毫無保留的分享,說真話太難,虛偽的維持和平比較讓人舒服,這都讓她透不過氣。

不管人生來該是平凡與否,到底有多少人懷疑過自己存在的價值?Frank一直不重視自己的人生,所以相對的也被妻子看扁?我們在懷疑的同時是否該自省自己是否有革新的決心,而不是說空話的厭世,卻又不好好執行自我?就像April所說的,她覺得她和他的人無法前進了,但也退不回去了。April以為她的老公是不同的,卻也只是那樣,跟隨世俗罷了;她並不屑那些不尊重自己工作得來的錢。

看完真的讓人思考關於所謂的勇氣,夢想,與瘋子的定義。

2009/01/30

[Play]Equus

這部戲最大的賣點,我想就是長達七分鐘Daniel Radcliffe的裸體演出吧。但不代表已屆熟女年紀的我是為了此賣點而來的啦,老娘我也是想表示一下氣質,不是每次都是嘻嘻哈哈的百老匯秀。

舞台佈置很簡單,也可以算是沒佈置,但是交錯進行的劇本,使的整個畫面很鮮明很有層次,不會混亂;我邊看邊思考如果拍成電影可以怎麼呈現,雖然好像已經有電影版。馬的造型我很喜歡,很意識現代風格。

劇名就叫戀馬狂,很簡單的破題法,因為過於崇拜迷戀馬,甚至把他當神一樣敬畏,無法直接表達/不被社會見容的單純熱情,最後就像著了魔一樣的恐懼Equus。出不來的家庭困境,我覺得真的很妙的是,一個有愛的家庭就夠了嗎?愛的方法呢?畢竟不是每種愛都是對人好的,是吧?(相關議題可看Into the wild阿拉斯加之死的電影)

以一個19歲的小孩來演這樣狂熱的角色,原本Daniel看起來是個單純沒太大歷練的男孩(或許只是我自己想的,畢竟他從小就在演戲了),卻也演的入木三分,讓我無法呼吸的看完最後幾幕(也就是傳說中裸體的那七分鐘啦),震攝不已。

全劇以心理醫師的角度喃喃自語著,到底熱情是好的嗎?正常是對的嗎?其實Alan Boy不完全是不正常的阿。醫生被Alan反問婚姻戀愛生活的時候,說不太出口的正常生活,使的醫生也猶豫了,正常?如何界定呢?狂熱是件不好的事情嗎?但仍不斷有另外一個角色用社會大眾的角度去說服醫生繼續治療,最後醫生也只能喃喃自語,Passion can't be created. He won't feel pain anymore.

媒體總是說這是哈利波特嘗試轉型,其實我覺得他也不完全只是想轉型,畢竟能夠這樣大吼亂跳脫光光的戲碼並不多(剛好有這種形象良好的青少年來演的機會也不多吧,如果不是Daniel,我想這種舞台劇碼很容易淪為小眾且現代而引起人的過度評論),不管是種宣洩或是挑戰,我覺得從倫敦到紐約他已經玩的很開心且如魚得水了(也就是脫的也不太尷尬很直接)。

雖然這樣講很過分,但是我覺得有點瘋瘋的人才有才華阿。

ps. 我覺得這個腳本可以深入思考的點有以下1. 家庭,2. 正常。ps2. 別問我他身材好不好,還有大小之類的,雖然我坐的位置近的可以,連噴口水都看的到的近。

2009/01/29

[影]Bride wars

我只能說我真的很容易哭,連看這種電影都會想哭。(後來聊天才發現我姐也快哭了)

Kate Hudson真的老了,在這部戲看起來比較壯的形象感覺很不甜心,但個人覺得這樣才叫做認真的演員,所以也不由得燃起佩服佩服的致敬;但真的可惜的是他在Anne旁邊看起來就真的不是同年齡的,這真是個大吃虧。Anne感覺下次可以走個Bitchy路線,他應該可以賤的讓人想甩他好幾巴掌的感覺。演技上來說Kate感覺也沒這麼有層次,但畢竟是個喜劇中的喜劇,所以這種天真傻大姐的情緒其實也還蠻有說服力的。

雖然劇情線條很簡單,但因為沒有字幕讓我還是花了很大的精神去注意台詞,重點是很多幕友情的表現讓我覺得很感動(對,我頭腦還真是簡單的被感動了),看完的感想就,真的有人交往了十年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婚禮真的是只以女性為主(那個慾望城市的電影版也有提到),沒人在乎新郎的感覺,台詞不斷出現this is "my" day,不是應該是our day嗎;友情跟唯一一天的完美哪個重要,少了分享一切的完美好像也不重要似的?

其實我那天下午才去那個plaza palm court,所以畫面很新鮮的呈現在我眼前。然後,仔細想想又更加堅定我只打算公證結婚的決心了。

2009/01/24

[影]The good, the bad, the weird 神偷獵人斷指客

耳聞已久韓國的電影工業很強盛,不過我對韓國影劇的印象,永遠脫離不了苦戀,血癌,跟恐怖片。當一位也是影痴的朋友說出他想看這部片時,我從懷疑到也有點好奇這部片到底是怎樣。終於在飛機上一償宿願了。

習慣Hollywood style亂發子彈亂打人也會中的模式,例如Wanted或是Sin City,回來看亞洲人的認真來的西部片,其中不少地方雖然讓我忍俊不住笑了出來,但整體而言實在是太爽快了;架構完整,節奏明快,最後還來個回馬槍的劇情讓你餘韻猶存,回味再三。

還有,我不覺得韓國人帥,但看完這部以後覺得其實韓國人整型也可以整的不錯嘛。

總之,可以算是大推薦。

2009/01/20

[影]The magic hour 魔幻時刻

此電影陳述對電影的熱愛,不管是幕前幕後。

戲中戲的幽默,流暢的串聯起所有的不可思議,或許人只要這樣大無畏的無知勇氣,反正不管怎樣就是做嘛,不做可能會後悔唷。即使一再的重複那些誇張的表情動作,但仍可以讓人每看一次就捧腹大笑。原本很擔心被我硬拉去的朋友會不喜歡,但聽到他們不斷大笑的反應讓人鬆了口氣。

每個人心中都有他專屬的魔幻時刻,有點類似心理學說的peak experiences。只要能夠記住那短暫的微妙時光,人似乎就可以有勇氣再往下走。自我實現,其實人要的很簡單,雖然村田只是技術性的登上大螢幕,但仍然給了他十足的信心衝鋒陷陣;簡單說,「真的開心」就好。

電影/藝術這種看起來比較沒有一致的標準,你永遠不知道哪時候/怎麼做才會紅(很多小時候看的電影覺得還好,但長大後不斷反覆吟詠,才發現他的價值),導演複雜的陳述出電影帶給他的簡單感動。

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麼一定要進電影院看電影,其實也可以租DVD之類的,但是在大螢幕上看的感受真的很不一樣,就算感動的偷哭,電影院的漆黑也帶給感性如我一些方便;村田或許也是因為這樣,這麼堅持的繼續作電影,堅持他的演技跟定位,期許有一天一定要在大螢幕上看到自己,那片螢幕其實帶給人許多好夢。不管再辛苦,這些好或壞的電影都帶給我們一些魔幻時刻。

買張票進戲院好好的大笑一場,開心的享受導演的對電影的致敬吧。

2009/01/15

[影]Changeling 陌生的孩子

我覺得是一部明星味很重的電影。

我很喜歡Jolie,她在裡面表現的很棒,不管是嘴角的微微抽蓄,還是情緒的轉變,不管哭或是強裝鎮定,都很能牽動我的心情;但是就是明星味很重,我還是會想到他是個「演員」。還有Jolie真的好瘦阿,瘦到讓人懷疑是不是有厭食症。

Eastwood配的音樂很搭整體的色調,尤其很適合用大提琴呈現,反覆出現也不讓人膩。

我喜歡殺人犯的表現,雖然說演個瘋子好像不需要想太多的樣子,但有點舞台劇跟神鬼奇航的傑克船長誇張風格,我還蠻吃這套的。

應該是個很沉重的題材,帶出許多女權跟人權之類的議題,但基本上塑造的很有戲劇性/娛樂性(所以我說明星味重)。感覺的出來導演是要低調內斂的呈現,但是這絕對不是部情緒慢慢發酵的電影,因為他的情緒是很強烈的一直在撞擊著人,不過畢竟是部影展片,所以也不至於灑狗血的濫情。

媒體真的可以讓人生也讓人死,這從Chicago這部電影就可以得知。

片中時序其實拉的很長,但剪接的精準跟年代交代的簡短,所以可能沒注意到其實已經過了有段時間。雖然覺得整體來說電影感覺很長,有著交代不完的故事要講的感覺,但仍然算是很扎實實在的,讓你感同身受。

ps.其實我後來整個很反骨跟無聊的想著,孩子回來了又怎樣,過沒多久又要被送上戰場送死了阿,因為那個時間點剛好是在二次大戰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