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2/23

[影]Man on wire 偷天鋼索人

(剛好得知剛頒發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只能說真是剛好我看了這部片。)

這是一段愛與熱情的故事。片名取的非常有意思,算是嘲諷了美國人沒有幽默感的控訴。

基本上Phillippe本身也是個很有戲劇效果的人,採訪手法雖然有點像Discovery常看到的針對某個事件的人物專訪,但比Discovery的紀錄模式還要有趣太多了。

剪接非常明快,音樂配的十分貼切,成功製造讓人屏息以待的緊張氣氛,一開始的破題,忽然又轉到前段故事,交錯進行的交代整段關於Phillippe走鋼索的故事。每個人的每段採訪都像是串好的一整段舞台劇,剪接的真的很好,無任何冗贅,卻也不會讓你抓不到重點。

幾個小點我還蠻感動的,例如他的好友,我不確定目前他們是否還有聯繫,但是還是可以感覺出來所謂的名利沖刷現實;有一個小片段是當時抓他的警察受訪,說這是他最後一次看到有人走在世貿上了,也沒錯,畢竟世貿已經不存在了。

這樣華麗的大秀除了勇氣以外,需要的是無比的熱情。我們有多少人因為現實沖刷了多少熱情,使得我們裹足不前;熱情不代表不需要計畫,從還沒有成型的一棟建築,就能帶給Phillippe前進的希望,經歷七年多縝密的規劃,終於成就了一切,其實我們不要再為自己的平凡找藉口了。

我只想很俗套的說著:「這真是一部好片阿。」

2009/02/22

[影]He's just not that into you 他其實沒那麼喜歡你

(本篇含有不少雷,不喜勿看)

不曉得有多少人還記得Sex and the City第一季的第一集的拍攝手法,由於是試拍帶,而且完全照著書的方式來拍,這部電影也是類似的方式拍攝;打著慾望城市作者新作翻拍的名號,有著許多一線Hollywood女星,且教導所有在情場上屢戰屢敗的女性們,不要再耍花癡,並宣傳著如何跟富含心機的男性玩愛情攻防戰,我在還沒看之前給他的Slogan是:「單身熟女的療傷系電影」。

其實我有點不確定的是這樣類似Love actually架構的電影,能不能有所突破Love actually帶給人的感動,或者更多的警世意味也好,但看完很顯然的這兩個層面都很薄弱,其實這部片也只是在打造一場充滿exceptional的童話故事;至於有勇氣承認外遇卻沒勇氣承認抽菸,因為一包香菸的謊言分手的那對,我個人認為只是為了要彰顯警世意味濃厚的標題地位,且不想落入俗套而打造出來的橋段,但事實上此段不落俗套的部分,個人覺得是本片中跟標題最沒關係的一段relationship。

喔,那來討論一下落俗套的童話故事部分(也就是"他其實根本就很喜歡你"的其它橋段),如果標題是"他其實根本就很喜歡你",或許我會覺得這是部好的片子,畢竟我這個人很要求文要對體,而且看之前我有種要與心機男性宣戰的山雨欲來之氣勢在,但看完套個男性才會有的狀況--整個都···萎縮掉了;不過以童話故事來看,我喜歡以下橋段:Neil求婚,Alex的電話教學,Mary的網路交友。然後我覺得Jennifer Aniston其實是在演自己,片中每個女人最好身材可以再好一點。

2009/02/16

[影]Factory girl 縱情女郎

我覺得這中文翻譯還算不差(以後乾脆寫每篇都來評論一下中文翻譯好了)。

感覺台灣人對Edie沒什麼太多的資訊,其實這個女生出現在蠻多角落的感覺,例如I am not there當中Cate Blanchett的橋段,也有出現Edie的角色。

對於女主角的印象都停留在Jude Law前女友,還有就是Jude Law常對她劈腿。

昨天的討論中,大家很認真的在探討Andy Warhol這個人到底有沒有把他的東西當藝術,我只是認為他只是想做他想做的事情,追求他心中的美,對他來說是商業是藝術沒有差,他需要賺錢去支持他想做的事情而已。

Factory的離經叛道現在很難達成,而也沒有這樣聰明的支持背德者,我覺得Andy Warhol並不瘋,他很聰明的操弄他想要的結果。藝術可以複製,當然超級明星也可以,少了Warhol這樣的女孩也不過只是一芥草民,沒有人有興趣,輕易的被Warhol找到替代品。

不過看過I am not there以後,覺得這部電影找來演類Bob Dylan的角色比另外一部遜多了。

到底,Edie是不是只是個湯罐頭而已?

2009/02/09

[影]The mermaid Rusalka 我的人魚女友

據說是取材自美人魚的故事,可能我看太多迪士尼,所以都忘了原本的故事該是怎麼發展。

簡單說一下,我覺得媽媽是愛Alisa的,最後一幕甜美而純真的說著,對阿,她是我女兒,是我的寶貝,還蠻讓人感動的。許了很多可以實現的願望,但心中永遠有幾個不能實現,Alisa簡單純真的想望,反映在各式各樣魔幻寫實的夢境,畫面不是屬於瑰麗風格,但也不讓人感到殘敗,說不出怎麼定位的異空間。

富含直覺,感性任性固執,纖細敏感,很簡單的勾勒出女性形象,男女雙方都有點不可思議的存在著,空虛空泛速食狡辯,其實願望好像不難實現,只是要等價交換而已。

看完後,直到隔天,也就是現在我才突然有種感傷,後座力有點強的電影就是了。

2009/02/08

[樂]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陳珊妮迷你群演唱會

我一直覺得這張專輯真的很美,美的像首詩,深邃細膩。我一直知道珊妮很特別,但也沒去特別注意過她,這張專輯算是好的開始。看ptt的Sandee板說珊妮其實是喜歡她演唱會熱熱鬧鬧的,她總是很會帶動氣氛,看朋友板寫她認真作專輯的事蹟,都是讓我想去這場演唱會的動機。

一開始的幾首歌看起來有點酷酷的自在,但是到了中國武術博大精深那段開始,全場進入一種詭異的情境,時而瘋狂大笑,時而靜靜聆聽那詩篇般的歌,大家又笑又感動的,感覺每個人都超跳tone(個人覺得雙刀根本就是為了練舞功鋪梗的XD)。突然出現的張懸(大喊不要開擴音被發現),Kimmy的合唱,還有表兒的薯條都讓整場high到不行,當然還有出名的內外陳科,Pinky感覺也是個妙人,公主雖然有點隨性害羞但是很認真的跟歌迷互動,友人一直說她真的好親民阿。

歌曲的編制,其實出發前我仔細想過這張專輯這麼多管絃樂的編曲,會怎麼呈現(雖然心中暗暗想著,當然是keyboard阿,但是還是好奇公主會不會搞點其他special的),感覺上現場的吉他鼓和Bass和專輯比較不一樣,有作的比較明顯比較搖滾,我很喜歡現場版的編曲(其實我一直覺得鼓很爆走的感覺,一些纖細的情歌都打得特別用力,奇怪的是反而很襯得出Bass的聲音,所以整個震撼力也很夠)。

結論是,不管是公主,樂團,還有歌迷們大家都好可愛阿。

[影]崖上の波妞

我覺得我已經無法用言語去形容這是一部多可愛的電影,真的要說的話大概就是可愛到爆炸了吧。

聽同學說他的朋友說,這部片劇情簡單,但那又如何呢,難道不能作一部簡單大家尖叫可愛的電影就好了嗎?我身邊可是有些男性朋友也覺得波妞十分可愛呢。原本我對bbs用語『大心』一詞只知其詞不知其確切精義,但是看完這部電影後我完全可以理解什麼叫作大心了,從一開始到結束都讓人無法克制的洋溢著『好可愛阿』的微笑。

我常覺得現代人口味太重,反而無法欣賞簡單線條的美,而波妞就是一部可以讓人恬靜的享受著簡單的美。如果真的要說有什麼含意的話,或許宮崎駿已經講過很多次的愛的力量阿,人類與自然的和平共處阿,尊重自然,其實隱隱約約都看得出來。但是真的,超可愛的,大人小孩都可以去看唷!

[影]Yes man 沒問題先生

回台灣後開始還電影債,別忘了我的男友是電影院。

原本以為Jim Carrey已經老狗變不出新把戲,但是很妙的是這些有點老梗的喜劇還是讓人笑開懷,通俗的笑點讓整個戲院捧腹大笑,拍案叫絕的聲音此起彼落,不停的有人拍手表示心中那股受不了的好笑,沒錯,他就是這麼的有趣。如果要說有什麼教育意義的話,我想頂多就是Just do it;不過片中太多太多置入性行銷了啦,Jim是太害怕又拍賠錢貨所以找一堆贊助嗎?或是他又像在楚門秀裡面想搞一些諷刺?

話說回來,很多人的困擾是不會拒絕人,但我看太多害羞的人,其實很會因為害羞而拒絕人阿,常常忘記其實拒絕也是選擇的一種,那既然自己『選擇』之下的產物,就去抱怨為什麼別人可以我不行,因為你根本沒去作怎麼可能可以。

雖然很多事情是你沒作怎麼知道他不好,但作了也不見得好所以讓人猶豫,不過嘗試錯誤也是種人生體驗阿。你永遠都不知道你選擇的接受的東西哪天會不會派上用場,如同戲中Carl一樣。

2009/02/05

[影]Alfie

我覺得好險我有看歌舞青春,不然我在飛機上看的都是那種說不上什麼鳥結局,也說不上什麼具體結論的電影,真的讓人覺得很悶,也就是,Alfie也是這種電影。

Alfie就是一個帥哥不斷找女人,懷疑自己是否有愛,等到有點覺悟又發現自己什麼都沒有。其實還蠻人生的,但畢竟沒有真的講什麼結局,所以說不定Alfie最終還是會獲得他想要的愛情。畢竟誰也不知道目前的人生點會是最好的狀態嗎?

喔,不過四年多前的Jude Law真的帥到不行,或許是因為那時髮線沒這麼高吧,而且他還蠻適合這種小痞子的形象耶,我覺得比貴族公子哥的形象還要好(感覺會太油)。

[影]What just happened 顛覆瘋雲

這部片在台灣票房感覺不是很好,我想中文片名絕對是罪魁禍首之一。 從英文片名到劇情內容,都看不出來跟中文片名有什麼關係,我真想認識台灣的片商,因為想知道他們的邏輯到底是怎樣。

講好萊塢製片生態,day by day的日記式的擷取某製片一個禮拜的故事,並不是什麼偉大的誰誰誰的一生。不管是商業賣座得獎藝術,牽扯到錢就很複雜,到底這些藝人傳說中的耍大牌是否也是有背後故事呢。人總是得跟錢妥協,就算是如日中天的紅星也是得刮鬍子。

中間某些橋段讓我無法理解,可以理解的是經紀人的壓力很大,但喪禮?為了什麼存在這個橋段?

因為這一個禮拜以來看太多關於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故事,於是看完這部又讓我不禁思考,到底什麼樣的狀態下,人才能簡單的伸展自己所想要的事情呢?(難不成要像Yes man一樣?)作自己想做的事情感覺真的很難,但更慘的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吧。

[影]花樣年華

緩慢且沉重的步調,有點瑣碎骯髒的姿態,兩個人卻是乾淨的。

黏膩潮濕的舊香港風情,兩個人每次做心理準備的互動都讓人感受真切難分難捨。對望,凝神。真愛還是寂寞,算冷靜還是真的有衝動,沒有真的點破。中國人的含蓄,與閒言閒語的對照。其實我很討厭那種舊香港的色調,因為太過能強調淡淡的哀傷了,然而那種氣候跟環境,都讓人感覺到不可能跟這哀傷有所分離,這實在是太噁心的銷魂了。

張曼玉嫻靜找不到出口的姿態很讓人動容。

我發現我最享受的是音樂,光是聽到那個音樂就覺得這部電影好看了。

2009/02/04

[影]High school musical 3: Senior year

歌還不錯聽,很適合上百老匯。劇情簡單,迪士尼很用心砸錢塑造出成功的青少年影劇。(我總覺得我黔驢技窮了,在飛機上一口氣看太多電影,心得只剩下幾句而已。)

我覺得真的很屌,能夠為了這樣的市場去營造出這樣的節目,迪士尼真的很肯花錢,整場電影很精緻的去編排每首曲子(每次想到這個就覺得台灣的電影工業阿,唉)。

不過劇情有種過於理想化,對於口味很重的我來說有點覺得人生還很長,這些小高中生真的做出他們人生當中的正確抉擇了嗎?畢竟像我們這種走過高中大學的人來說,好像大學其實也不算是人生的開始。

喜歡動作片的娛樂,來看這個可能得不到太大的娛樂;但真的喜歡百老匯的歌舞,看這個可能又覺得太過簡單;這部電影的定義對成人來說可能真的有點曖昧,或許真的是給小朋友看的吧。

[影]The duchess

中文片名好像翻譯成浮生一世情,基本上我看到這種片名是不會去看的。看介紹是說影射黛安娜王妃不幸的婚姻,然後把整部片形容的很磅礡氣派;但我在去程的飛機上看完時,根本忘記我看過這部片,在回程的飛機上才發現我有看過。

不可否認劇中的衣服精緻,Keira很動人(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沒辦法說她美艷),Ralph演的真的很花心下流,而且在那樣的時代下女性能夠有基本的發言權,公爵雖然風流但也還算尊重人。但整部戲就只是很流暢的看一堆很生動的人演出,有點像是杯白開水喝完就沒了。

或許只是因為我並不是英國人對於黛妃的感動太少,還有希望下次Keira可以再接演像我愛貝克漢(Bend it like Beckham)那樣的電影。

2009/02/02

[Play]Chicago the musical

看過不少場百老匯秀,這是唯一一場把交響樂團直接擺在舞台上當佈景的秀。其實效果也很不錯,指揮很活潑,戲中戲的感覺很棒;不過要這樣做也跟劇情背景有關,本來就是間燈紅酒綠的Jazz bar,會有live band在背後是很正常的。

介紹每個人物登場的方式來帶出每個人物,比起電影有點不夠圓潤的開場,但仍然可以讓你慢慢進入狀況。音樂劇改編的電影通常不夠圓滑的處理跳來跳去的橋段,畢竟舞台劇只用一個舞台就解釋一切,電影比較難(又不是Dogville那部電影),但看完Chicago的音樂劇後,發現電影其實很經典的處理的很好。

看表演前有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真的很差,但電影真的很棒所以我在所難免的比較了一下。這一場劇中Velma Kelly是黑人所演的,唱功很棒,看起來痞痞的有點無賴,算是成功塑造了另外一種Velma Kelly,電影當中的冷艷形象算成功的被推翻,也沒得比較了(畢竟是不同類型的)。Roxie Hart夠Bitchy,高八度的Bitchy嗓音其實很適合這個角色的設定,花痴好色想成名,夾在一群黑人當中唱腔弱了點,稍微有隔靴搔癢的感受,不過還是比Renee好很多。匈牙利女人的笑點依舊沒變。舞蹈張力很棒,看到那些年紀看起來不小的女舞者劈腿還是很讓人震撼,擔心她們起不來;邊跳邊唱都看的到她們在喘。

整體說來雖然一開始的開場有點快有點急,但算是漸入佳境的享受著整場音樂。整個舞台的互動很微妙,感覺她們感情不是說頂好,但也不至於到爭風吃醋搶戲唱。我發現我個人都喜歡綠葉的角色,我最喜歡的是那個指揮跟Amos Hart(還有個我說不出來名字的女舞者啦)。

整體說來跟電影給人的感覺不太同,幾個主要要角看起來都痞痞的關係吧。心得是,看到的不見得是真相,This is Chicago囉!

2009/02/01

[影]Revolutionary road

姐姐問我結局是什麼,我說不上來。

說出真相應該會很舒服,只是人越來越會說謊而已。劇中唯一最會說真話的人被當瘋子,想說真話的人被認為過於理想;真心的話語被覆蓋了許多時代的眼光,在我看來瘋子並不太瘋,只是哲學家了點。

很妙的是跟Changeling一樣我覺得最棒的角色,都只是演瘋子的配角。不過女主角給我感想大不同,Kate顯然圓融許多的融入了這個角色,雖然我覺得AJ演的很好,但就是『演』的好而已。

1950年代左右的美國社會,仍舊充滿著保守,有了孩子就得當家庭主婦,懷孕了就埋葬了兩個人所有的夢想(如果夢想真的有存在過,或許是戰後的保守主義使得人人偏安吧)。感覺上April雖然是為了兩個人好,某種程度也是為了自己想要飛,為了社會規範的既定規矩而生子結婚,沒繼續當演員,在鄉下配合大家演出鄉土舞台劇,但這都還是說服不了她自己,在心中狂喊這是行不通的,她需要思考,她需要Frank閉嘴,她需要Frank說真話;婚姻陷入的僵局,無法再彼此毫無保留的分享,說真話太難,虛偽的維持和平比較讓人舒服,這都讓她透不過氣。

不管人生來該是平凡與否,到底有多少人懷疑過自己存在的價值?Frank一直不重視自己的人生,所以相對的也被妻子看扁?我們在懷疑的同時是否該自省自己是否有革新的決心,而不是說空話的厭世,卻又不好好執行自我?就像April所說的,她覺得她和他的人無法前進了,但也退不回去了。April以為她的老公是不同的,卻也只是那樣,跟隨世俗罷了;她並不屑那些不尊重自己工作得來的錢。

看完真的讓人思考關於所謂的勇氣,夢想,與瘋子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