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1/30

[Play]Equus

這部戲最大的賣點,我想就是長達七分鐘Daniel Radcliffe的裸體演出吧。但不代表已屆熟女年紀的我是為了此賣點而來的啦,老娘我也是想表示一下氣質,不是每次都是嘻嘻哈哈的百老匯秀。

舞台佈置很簡單,也可以算是沒佈置,但是交錯進行的劇本,使的整個畫面很鮮明很有層次,不會混亂;我邊看邊思考如果拍成電影可以怎麼呈現,雖然好像已經有電影版。馬的造型我很喜歡,很意識現代風格。

劇名就叫戀馬狂,很簡單的破題法,因為過於崇拜迷戀馬,甚至把他當神一樣敬畏,無法直接表達/不被社會見容的單純熱情,最後就像著了魔一樣的恐懼Equus。出不來的家庭困境,我覺得真的很妙的是,一個有愛的家庭就夠了嗎?愛的方法呢?畢竟不是每種愛都是對人好的,是吧?(相關議題可看Into the wild阿拉斯加之死的電影)

以一個19歲的小孩來演這樣狂熱的角色,原本Daniel看起來是個單純沒太大歷練的男孩(或許只是我自己想的,畢竟他從小就在演戲了),卻也演的入木三分,讓我無法呼吸的看完最後幾幕(也就是傳說中裸體的那七分鐘啦),震攝不已。

全劇以心理醫師的角度喃喃自語著,到底熱情是好的嗎?正常是對的嗎?其實Alan Boy不完全是不正常的阿。醫生被Alan反問婚姻戀愛生活的時候,說不太出口的正常生活,使的醫生也猶豫了,正常?如何界定呢?狂熱是件不好的事情嗎?但仍不斷有另外一個角色用社會大眾的角度去說服醫生繼續治療,最後醫生也只能喃喃自語,Passion can't be created. He won't feel pain anymore.

媒體總是說這是哈利波特嘗試轉型,其實我覺得他也不完全只是想轉型,畢竟能夠這樣大吼亂跳脫光光的戲碼並不多(剛好有這種形象良好的青少年來演的機會也不多吧,如果不是Daniel,我想這種舞台劇碼很容易淪為小眾且現代而引起人的過度評論),不管是種宣洩或是挑戰,我覺得從倫敦到紐約他已經玩的很開心且如魚得水了(也就是脫的也不太尷尬很直接)。

雖然這樣講很過分,但是我覺得有點瘋瘋的人才有才華阿。

ps. 我覺得這個腳本可以深入思考的點有以下1. 家庭,2. 正常。ps2. 別問我他身材好不好,還有大小之類的,雖然我坐的位置近的可以,連噴口水都看的到的近。

2009/01/29

[影]Bride wars

我只能說我真的很容易哭,連看這種電影都會想哭。(後來聊天才發現我姐也快哭了)

Kate Hudson真的老了,在這部戲看起來比較壯的形象感覺很不甜心,但個人覺得這樣才叫做認真的演員,所以也不由得燃起佩服佩服的致敬;但真的可惜的是他在Anne旁邊看起來就真的不是同年齡的,這真是個大吃虧。Anne感覺下次可以走個Bitchy路線,他應該可以賤的讓人想甩他好幾巴掌的感覺。演技上來說Kate感覺也沒這麼有層次,但畢竟是個喜劇中的喜劇,所以這種天真傻大姐的情緒其實也還蠻有說服力的。

雖然劇情線條很簡單,但因為沒有字幕讓我還是花了很大的精神去注意台詞,重點是很多幕友情的表現讓我覺得很感動(對,我頭腦還真是簡單的被感動了),看完的感想就,真的有人交往了十年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婚禮真的是只以女性為主(那個慾望城市的電影版也有提到),沒人在乎新郎的感覺,台詞不斷出現this is "my" day,不是應該是our day嗎;友情跟唯一一天的完美哪個重要,少了分享一切的完美好像也不重要似的?

其實我那天下午才去那個plaza palm court,所以畫面很新鮮的呈現在我眼前。然後,仔細想想又更加堅定我只打算公證結婚的決心了。

2009/01/24

[影]The good, the bad, the weird 神偷獵人斷指客

耳聞已久韓國的電影工業很強盛,不過我對韓國影劇的印象,永遠脫離不了苦戀,血癌,跟恐怖片。當一位也是影痴的朋友說出他想看這部片時,我從懷疑到也有點好奇這部片到底是怎樣。終於在飛機上一償宿願了。

習慣Hollywood style亂發子彈亂打人也會中的模式,例如Wanted或是Sin City,回來看亞洲人的認真來的西部片,其中不少地方雖然讓我忍俊不住笑了出來,但整體而言實在是太爽快了;架構完整,節奏明快,最後還來個回馬槍的劇情讓你餘韻猶存,回味再三。

還有,我不覺得韓國人帥,但看完這部以後覺得其實韓國人整型也可以整的不錯嘛。

總之,可以算是大推薦。

2009/01/20

[影]The magic hour 魔幻時刻

此電影陳述對電影的熱愛,不管是幕前幕後。

戲中戲的幽默,流暢的串聯起所有的不可思議,或許人只要這樣大無畏的無知勇氣,反正不管怎樣就是做嘛,不做可能會後悔唷。即使一再的重複那些誇張的表情動作,但仍可以讓人每看一次就捧腹大笑。原本很擔心被我硬拉去的朋友會不喜歡,但聽到他們不斷大笑的反應讓人鬆了口氣。

每個人心中都有他專屬的魔幻時刻,有點類似心理學說的peak experiences。只要能夠記住那短暫的微妙時光,人似乎就可以有勇氣再往下走。自我實現,其實人要的很簡單,雖然村田只是技術性的登上大螢幕,但仍然給了他十足的信心衝鋒陷陣;簡單說,「真的開心」就好。

電影/藝術這種看起來比較沒有一致的標準,你永遠不知道哪時候/怎麼做才會紅(很多小時候看的電影覺得還好,但長大後不斷反覆吟詠,才發現他的價值),導演複雜的陳述出電影帶給他的簡單感動。

我曾經思考過為什麼一定要進電影院看電影,其實也可以租DVD之類的,但是在大螢幕上看的感受真的很不一樣,就算感動的偷哭,電影院的漆黑也帶給感性如我一些方便;村田或許也是因為這樣,這麼堅持的繼續作電影,堅持他的演技跟定位,期許有一天一定要在大螢幕上看到自己,那片螢幕其實帶給人許多好夢。不管再辛苦,這些好或壞的電影都帶給我們一些魔幻時刻。

買張票進戲院好好的大笑一場,開心的享受導演的對電影的致敬吧。

2009/01/15

[影]Changeling 陌生的孩子

我覺得是一部明星味很重的電影。

我很喜歡Jolie,她在裡面表現的很棒,不管是嘴角的微微抽蓄,還是情緒的轉變,不管哭或是強裝鎮定,都很能牽動我的心情;但是就是明星味很重,我還是會想到他是個「演員」。還有Jolie真的好瘦阿,瘦到讓人懷疑是不是有厭食症。

Eastwood配的音樂很搭整體的色調,尤其很適合用大提琴呈現,反覆出現也不讓人膩。

我喜歡殺人犯的表現,雖然說演個瘋子好像不需要想太多的樣子,但有點舞台劇跟神鬼奇航的傑克船長誇張風格,我還蠻吃這套的。

應該是個很沉重的題材,帶出許多女權跟人權之類的議題,但基本上塑造的很有戲劇性/娛樂性(所以我說明星味重)。感覺的出來導演是要低調內斂的呈現,但是這絕對不是部情緒慢慢發酵的電影,因為他的情緒是很強烈的一直在撞擊著人,不過畢竟是部影展片,所以也不至於灑狗血的濫情。

媒體真的可以讓人生也讓人死,這從Chicago這部電影就可以得知。

片中時序其實拉的很長,但剪接的精準跟年代交代的簡短,所以可能沒注意到其實已經過了有段時間。雖然覺得整體來說電影感覺很長,有著交代不完的故事要講的感覺,但仍然算是很扎實實在的,讓你感同身受。

ps.其實我後來整個很反骨跟無聊的想著,孩子回來了又怎樣,過沒多久又要被送上戰場送死了阿,因為那個時間點剛好是在二次大戰左右。